壬申三月三日李眉山招同人万柳塘修禊宁王喜闻其盛亲携杯茗肴核以助雅游(其一)

三月月初三,品类畅以达。

幽人识化机,真想在林樾。

修禊联同声,尊俎待名哲。

晨出践佳招,襟怀顿披豁。

念子隔层阿,经时恨契阔。

良辰共褰裳,遵渚采芳洁。

迟暮感人心,兰英亦易歇。

眷兹文酒欢,嘉会岂中绝。

三五清辉圆,期君弄明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三月三日李眉山邀请众人在万柳塘举行修禊活动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聚会的欢乐。

首句“三月月初三”点明时间,春意盎然。接着“品类畅以达”,描绘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进一步刻画了隐士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幽人识化机,真想在林樾”,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修禊联同声,尊俎待名哲”描绘了修禊活动的热闹场面,人们聚集一堂,共享美食,期待智者到来。诗人接着描述了清晨出门的情景,“晨出践佳招,襟怀顿披豁”,表达了参与者心情的愉悦和豁达。

“念子隔层阿,经时恨契阔”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相隔遥远,心中的牵挂依旧深重。接下来“良辰共褰裳,遵渚采芳洁”描绘了众人共同参与采花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诗意。

“迟暮感人心,兰英亦易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兰花虽美,却也难逃凋谢的命运。最后“眷兹文酒欢,嘉会岂中绝”表达了对这次聚会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三五清辉圆,期君弄明月”则以美丽的月色作为结束,预示着未来的相聚如同这月光般明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好、聚会的欢乐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263)

戴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壬申三月三日李眉山招同人万柳塘修禊宁王喜闻其盛亲携杯茗肴核以助雅游(其二)

造物运无心,浩然化育流。

胡为古昔人,而能与天游。

真机畅胸臆,触景成奇搜。

况兹大块春,兰茝盈芳洲。

斯理苟不达,多为形迹留。

贤王具旷识,万物将同俦。

憺然忘物我,情与韦布周。

梁苑侣邹枚,陈思宴应刘。

惭乏数子才,安能扬其休。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入安化寺诗社

夙昔抱微尚,丘壑结遥思。

一为尘网羁,此志终弗遂。

时每出郊坰,挈杖寻初地。

聊博少时欢,岂足酬幽憩。

不谓素心人,相期同把臂。

僧寮作诗坛,窅然忘尘世。

咫尺不见招,知非我遐弃。

误疑精力颓,而不耐劳瘁。

闻之即披衣,既见果无异。

阴阴苔雨痕,翛翛竹风籁。

流水清俗情,孤云淡尘累。

既不废游观,且联文友契。

遥谢沮溺翁,远遁诚非计。

形式: 古风

柬同社诸君

孤云久无依,倦鸟亦应返。

胡为迟暮年,而不思栖遁。

劳生会有营,泉石情空缅。

俗务讵能羁,人苦不自遣。

方外觅佳游,聊作尘世隐。

况兹同社人,襟期尽萧散。

相见无俗谈,淹留畅清眄。

触目各成吟,晚就斋厨饭。

入山何必深,会心不在远。

形迹谁能拘,越礼亦非善。

岂学嵇阮徒,山阳恣慢诞。

形式: 古风

癸酉上元后一日集安化寺续同明旧社

皓魄悬青霄,九垓照何广。

奔走汨嚣尘,有月谁能赏。

遂令太阴光,高空自来往。

都城城东隅,安化胜地敞。

卓哉山阴翁,襟怀超世网。

雄帜树词坛,应声纷肸蚃。

余虽老不才,振策亦趋向。

俗虑澄冰壶,新裁共抵掌。

鬼伯妒高明,变故生俯仰。

朱弦转哀些,阴风吹穗幌。

吟魂渺何追,风雅沈榛莽。

开春月复圆,流晖照人朗。

同辈集精庐,触景情惝恍。

山阳笛韵悲,泣下同慨慷。

因思续旧盟,兼之慰灵爽。

旧契燕名流,新知鲁夙养。

嗜好薄膏粱,章甫更鹤氅。

道机生静缘,奇情逗灵壤。

愿言笃久要,姱修懋远想。

天地有阴晴,明月递消长。

同盟期不渝,渣秽惭涤荡。

大业贵大醇,磋磨望吾党。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