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湖于清远行台构处远亭

青山拥高台,新亭何翼然。

长桥卧寒波,清池汇门前。

筑者吴季子,伯夷所鸠僝。

江湖孰云远,覆帱同一天。

旭日下亭阶,顿首重致言。

愿垂中天照,蔀屋见颠连。

我欲将此屋,化作千万间。

遍庇逃亡者,圣仁覆人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吴东湖于清远行台构处远亭》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构筑新亭的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青山拥高台,新亭何翼然",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峦环抱中的亭台,新亭如鸟展翅,形象生动。"长桥卧寒波,清池汇门前",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观,长桥横跨水面,清池映照着亭前,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

诗人湛若水在此表达了对建筑者的敬意,"筑者吴季子,伯夷所鸠僝",将吴季子比作古代的高洁之士伯夷,赞扬他的高尚品质和辛勤付出。接下来,"江湖孰云远,覆帱同一天",寓意无论身处何处,天地广大,皆能感受到这份庇护。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阳光普照的愿望,"旭日下亭阶,顿首重致言",希望阳光能温暖这座亭子,照亮那些困苦的人们。他更进一步表示,愿将此屋化作千万间,庇护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展现出其博大的胸怀和仁爱之心。

整首诗以景寓情,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又寄寓了深沉的社会关怀,体现了湛若水作为儒家学者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1594)

湛若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字:元明
  • 号:甘泉
  • 籍贯:广东增城
  • 生卒年:1466—1560

相关古诗词

漫天

漫天雪霏霏,遍地生寒威。

一方寒可逃,漫天将安违。

仆夫寒吁天,天若不闻知。

天普而无为,羲和愆其期。

三旬竟不返,阳道亦孔微。

将匪羲和愆,云雨有常师。

彼哉胡不仁,亦已焉乎而。

形式: 古风

癸酉除夕

伊昔垂髫年,逢岁辄欢喜。

喜欢将何如,数日仍屈指。

事与年侵寻,世网固缠己。

物态迁性情,感节悲怀起。

四序恒不居,天地有剥否。

眇兹血气躯,神理会颓圮。

四大非我物,安能保妻子。

骨肉尚不顾,官爵宁久恃。

困鱼乐深渊,龌龊思脱屣。

何当淩高风,采薇西山趾。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人之荆州搉木

尹铎轻茧丝,冯驩燬券钱。

汲公置焚斗,矫诏赈饥氓。

火辰僣天纪,木德受其燔。

遂令山岳赭,转使民物烦。

民物烦以冤,号声迸高旻。

时当云雷屯,经纶在群贤。

子今万里去,衣佩何翩翩。

燕雀尚堂室,溟鹏薄云天。

形影日以远,思子心凄然。

荆楚多遗迹,问俗重延缘。

倘然得一木,能支大厦颠。

形式: 古风

甲戌正月十七日潘仲鲁黄门诸友游金华双龙赤松诸洞二首(其一)

晓出兰溪门,逍遥望名山。

望之已可爱,而况游其间。

窈窕藏境胜,夷旷令心閒。

白云昼冥冥,溪流日珊珊。

不见牧羊子,化石只依然。

心迹俱寂寞,怅望未能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