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西苑

松偃琼台不受尘,虹桥绰楔记通津。

瀛洲水满分裨海,灵囿垣长接禁宸。

虎圈久关空兽簿,龙舟稀泛静鱼纶。

赏花未许陪游幸,谁羡赓歌作宋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吴宽的《过西苑》描绘了一幅清幽而庄重的皇家园林景象。首句“松偃琼台不受尘”,以松树的姿态象征着西苑的高洁与超凡,不受世俗尘嚣的侵扰。次句“虹桥绰楔记通津”则通过虹桥的精巧设计,暗示了交通的便利和皇家苑囿的重要地位。

“瀛洲水满分裨海”运用神话中的瀛洲典故,形容西苑湖泊广阔,仿佛海的一部分,增添了神秘与壮丽的色彩。接下来,“灵囿垣长接禁宸”进一步强调了苑囿的宏伟,围墙直连皇宫,显示出皇家的威严。

“虎圈久关空兽簿”暗指昔日皇家狩猎的盛况已成过往,如今只剩下空荡的虎圈。而“龙舟稀泛静鱼纶”则描绘了湖面的宁静,龙舟不再频繁游弋,只有偶尔的静谧捕鱼活动。

最后两句“赏花未许陪游幸,谁羡赓歌作宋臣”表达了诗人对不能陪同皇帝游幸的感慨,他并不羡慕那些能作颂歌的臣子,可能寓含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宫廷生活的疏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苑的景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皇家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收录诗词(271)

吴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为屠大理题石田画

生绢丈许画者谁,石田老人今画师。

年来都下家家有,此幅吾知出亲手。

笔意纵横信所之,夹岸翛然已疏柳。

溪阴欲渡无舟楫,万杙成桥远相接。

何处诗人跨瘦?,破帽欹风粘落叶。

两山对峙开高关,谽谺梵宇容千间。

半空丹雘势突兀,雪窦天台真等闲。

老人昔共游虞山,此景仿佛曾跻攀。

昆湖荡漾临几席,水绕渔庄凡几湾。

京华十年走尘土,看画分明能破颜。

山林在望鸟飞倦,春到江南吾欲还。

形式: 古风

送李贞伯致仕

引去谁谋及故人,买田阳羡遂成真。

张公洞口终期我,金母桥边早置身。

郡志续修知旧事,乡筵初会得佳宾。

百年风节人争仰,笑对秋波白发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杨君谦致仕

公署席未暖,求去何嗷嗷。

济河先焚舟,预卖冠与袍。

我不更劝子,知子意殊牢。

昨者见章疏,陈情欲长号。

谓臣心腹间,有疾刺如刀。

自宜针石恶,不任簿书劳。

蒙恩赐封典,父母喜俱叨。

雨露不知感,臣岂如蓬蒿。

壮年可驱策,正合从时髦。

臣实自知愧,奈缘病相遭。

当道奖恬退,幸尔遇山涛。

九重遂俯从,孰谓天居高。

郎官信美秩,视之等秋毫。

未论子所能,此足称贤豪。

纷纷投牒者,群然赴仪曹。

其间或衰迈,虚名尚贪饕。

如子真难得,识者争嘉褒。

而我复增愧,头颅已霜毛。

归心觉愈急,如索更加绹。

子归免羁绊,槛兽初奔逃。

卬首不回顾,跳舞向林皋。

岁暮多冰雪,长河阻轻舠。

河神不世情,助子水滔滔。

旧宅傍吴市,门前是南濠。

性不耐居处,志惟嗜游遨。

南指天目山,誓将友猿猱。

归来必自得,有乐斯陶陶。

发泄胸中奇,文场战当鏖。

多事反自今,笔墨肯停操。

已忘虞卿愁,且著屈子骚。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阅周原己书札

斑斑遗墨宛如新,安得交亲更此人。

信矣行间浑茂密,翛然物外最清真。

世家传菊根初断,公署听莺语自频。

扶病玉延亭上坐,槿花残照独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