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重驹移居佛山寄之

闲云何地不堪行,近卜村居远郡城。

邻曲共知元亮宅,市人先识伯休名。

每为禽戏聪明长,渐见鹓雏羽翼成。

到处顿教无疾苦,笑他儒术济苍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伍重驹先生从官场退隐后,选择在佛山定居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首联“闲云何地不堪行,近卜村居远郡城”,以闲云自比,表达了伍重驹先生不拘一格、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他选择靠近乡村,远离繁忙的郡城生活,追求一种更为宁静、自由的生活方式。

颔联“邻曲共知元亮宅,市人先识伯休名”,通过引用陶渊明(字元亮)和严光(字伯休)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伍重驹先生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元亮宅”和“伯休名”不仅指出了伍重驹先生所追求的隐逸生活,也暗示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颈联“每为禽戏聪明长,渐见鹓雏羽翼成”,运用了禽鸟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伍重驹先生在新生活中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这里的“鹓雏”象征着新生事物或个人的成长,暗示了他在新的生活环境中的适应与成长。

尾联“到处顿教无疾苦,笑他儒术济苍生”,表达了伍重驹先生对于儒家学说的深刻理解与反思。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和学问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社会问题,更应该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一句也体现了他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伍重驹先生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成长、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苦雨偶成柬家牧止

湿云寒雨苦相仍,便是篮舆出未能。

沟水绕门前后路,砌苔缘壁两三层。

身牵旅梦痴难晓,屐印春泥重不胜。

徒忆高楼垂柳下,昨来名论对陈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寄罗若庵

眉须如画马征南,虽是闻声意已深。

旌节一移沧海上,风流犹系县人心。

珠官古郡通鹑尾,铜柱高标隔象林。

身作长城无一事,东风铃阁想高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家明敬

不成麟阁写朱颜,仙佛门中见一斑。

少学斋心求大药,老思行世礼名山。

玄猿共戏当清夜,白鸟随舟下碧湾。

莫到天台便长往,匣中犹有大刀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赠胡韶先

匡庐归路不盈旬,岭外山川久寄身。

一叹未忘投笔日,十年长作曳裾人。

篇章每夺词流气,甲子唯书酒国春。

生岁同君馀亦似,少来多难老来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