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惕山人即昔所谓惠思师也余旧识之于京师忽来相访茫然不复省徐自言其故戏作二小诗赠之(其一)

昔日高僧今白衣,人生变化定难知。

故人相见不相识,空怪解吟无本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从前的高僧如今成了普通人
人生的起落变化实在难以预料

注释

昔日:过去。
高僧:修行有成的僧侣。
白衣:普通人的服装,与僧侣的僧袍相对。
变化:转变。
定难知:必定难以预知。
故人:老朋友。
相见:重逢。
不相识:认不出来。
空怪:白白责怪。
解吟:理解并吟诵。
无本诗:没有出处或根基的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题为《张惕山人即昔所谓惠思师也余旧识之于京师忽来相访茫然不复省徐自言其故戏作二小诗赠之(其一)》。诗中表达了一种人生的无常和感慨。诗人以"昔日高僧今白衣"开篇,暗示了张惕山人身份的变化,从曾经的高僧变为普通的文士。接着,诗人通过"人生变化定难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认为人的身份和际遇难以预料。

"故人相见不相识"一句,描绘了诗人与故人重逢时的惊讶和陌生感,反映出岁月流转带来的恍若隔世之感。最后,诗人以"空怪解吟无本诗"收尾,既是对友人不解其旧日身份的调侃,也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味和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寓哲理于日常场景之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和对旧友情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张嘉祐

道人何为者,阳狂时放言。

宝塔昔所构,铁券今尚存。

漫浪难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无食辄行乞,一饱常闭门。

尔来二十年,未尝变寒温。

嗟哉岂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来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李方叔新宅

我年七十无住宅,斤斧登登乱朝夕。

儿孙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

人寿八十知已难,从今未死且盘桓。

不如君家得众力,咄嗟便了三十间。

李君虽贫足图史,旋凿明窗安净几。

闭门但办作诗章,好事时来置樽俎。

我恨年来不出门,不见君家栋宇新。

心安即是身安处,自揣头颅莫问人。

形式: 古风

李诚之待制挽词二首(其一)

脱遗章句事经纶,满腹龙蛇自屈伸。

南驾威声传绝域,西征旧恨失奸臣。

空留谏疏惊颓靡,终托诗词话苦辛。

直气如云未应尽,一双嗣子亦骐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李钧寿花堂

石上菖蒲十二节,仙人服之好颜色。

根如蟠龙不可得,叶中开花谁复识。

夫子自少读道书,年未五十嗜欲除。

河流通天非辘轳,下入金鼎融为珠。

一醉斗酒心自如,鬼物窥觇惊睢盱。

菖蒲花开寿之符,白发变黑颜如朱。

它年三茆访君庐,拍手笑我言不虚。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