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酒歌,并叙

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形式: 古风

翻译

珍珠酿成琼浆,美玉制成甜酒,夏日农夫汗水如溪流。
哪比得上春天酒瓮自然飘香,蜜蜂劳作采集花粉当米粮。
初时酒液微沸鱼儿吐泡,第二天清澈如镜酒气渐旺。
第三日打开酒瓮香气满城,只需倾倒无需搅拌便能畅饮。
一斗酒只需百钱,醇厚无声,犹如甘露略带浑浊,却清甜无比。
您看那南园花开如雨,蜜蜂忙碌酿出美酒,只为先生解渴。
先生近年来困苦至极,连讨米都无所得。
世间事漫长无尽,蜜蜂的馈赠远胜过监河侯的吝啬。

注释

浆:酒浆。
醴:甜酒。
泚:流淌的汗珠。
春瓮:春天酿制的酒瓮。
蜂为耕耘:蜜蜂采集花粉。
花作米:花粉作为酿制的原料。
小沸:轻微的沸腾。
清光:清澈的酒液。
银瓶:装酒的器皿。
醍醐:最纯的乳酪,此处比喻酒的醇厚。
采花蜂似雨:花开时蜜蜂忙碌如雨。
先生:指诗人自己或受尊敬的人。
监河侯:典故中的人物,比喻吝啬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间世态的画面。开篇“真珠为浆玉为醴”以贵重之物比喻蜜酒,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隐含了作者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紧接着,“六月田夫汗流泚”则是描绘农夫劳作的情景,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状态。

诗人随后赞叹自然生长的花香胜过人工酿造之物,这不仅是对自然美好的颂扬,也反映了作者崇尚自然、简约生活的情怀。接下来的几句详细描写蜜蜂酿酒的奇迹,既展示了诗人观察自然的细致眼光,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则是对蜜酒质地和味道的描绘,既形象又生动。而“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等几句,则通过蜂的勤劳与人间世态的对比,更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触及的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透露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自然与人工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脯青苔,炙青蒲。

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

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

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

诗书与我为曲蘖,酝酿老夫成搢绅。

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

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

老夫作诗殊少味,爱此三篇如酒美。

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

形式: 古风

谢陈季常惠一年揞巾

夫子胸中万斛宽,此巾何事小团团。

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

好戴黄金双得胜,休教白苧一生酸。

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赠黄山人

面颊照人元自赤,眉毛覆眼见来乌。

倦游不拟谈玄牝,示病何妨出白须。

绝学已生真定慧,说禅长笑老浮屠。

东坡若肯三年住,亲与先生看药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

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

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

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

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

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

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

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

牛羊烦呵叱,筐筥未敢睨。

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

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

形式: 古风 押[霁]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