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咏三首(其一)

周道既已敝,儒术犹未沦。

暴君方代作,孟子戒思申。

得国容有之,天下必以仁。

秦法本商鞅,日以虏使民。

竟能一四海,《诗书》厝为薪。

发难以刬除,藉始项与陈。

刀笔吏相汉,法令惟所遵。

王霸杂用之,叔孙为圣人。

盛衰益隆污,治道何由醇。

焉知百世后,不有甚于秦。

天道且日变,民生弥苦辛。

所以佛法来,贤知皆委身。

超然思世外,闻见同泯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此诗《漫咏三首(其一)》由清代诗人姚鼐创作,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不同政权和治国理念,探讨了治国之道的演变与困境。

首句“周道既已敝,儒术犹未沦”,指出周朝的治理方式已经衰败,但儒家的治国思想并未完全消失。接着,“暴君方代作,孟子戒思申”描绘了暴政者的兴起,并引用孟子的警告,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得国容有之,天下必以仁”表达了得到国家统治权时应秉持仁德的思想,认为这样天下才能安定。随后,“秦法本商鞅,日以虏使民”转折至秦朝,批评其严苛的法律对民众的压迫,以及焚烧《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

“发难以刬除,藉始项与陈”提到秦朝的暴政引发的反抗,如陈胜、吴广起义。接下来,“刀笔吏相汉,法令惟所遵”描述了汉初的法律制度,强调法律的制定与执行。

“王霸杂用之,叔孙为圣人”指出汉朝初期采用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治国策略,叔孙通被视为圣人。之后,“盛衰益隆污,治道何由醇”感叹治国之道在兴衰中不断变化,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最后,“焉知百世后,不有甚于秦”提出疑问,不知百年后是否会出现比秦更严重的暴政。接着,“天道且日变,民生弥苦辛”指出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人民生活日益艰辛。最后,“所以佛法来,贤知皆委身。超然思世外,闻见同泯泯”表达了佛教的兴起,贤者投身其中,超脱世俗,寻求心灵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治国理念的对比与反思,探讨了治国之道的复杂性与挑战,以及在面对社会变迁时,如何寻找平衡与和谐。

收录诗词(741)

姚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字:姬传
  • 籍贯:安徽桐城
  • 生卒年:nài)(1731~1815

相关古诗词

漫咏三首(其二)

立人通天地,斯足为大儒。

多闻阙其疑,慎言而非迂。

两汉承学者,章句一何拘。

硁硁诚小哉,贤彼不学徒。

柰何魏晋閒,放弃以恣踰。

腼然无汗颜,诞说作伪书。

子邕及士安,同敝无贤愚。

渊弥虽未来,人心丧已夫。

不学殖将落,周乱不斯须。

所以禁言伪,宜为治君诛。

述兹诫当来,慎以防厥初。

形式: 古风

漫咏三首(其三)

子长千古士,被难身何穷。

悲哉百年后,毁誉犹不公。

孔子录《小雅》,怨诽君子风。

美善而刺恶,史笔非不忠。

文园为令客,窃资自临邛。

将死劝封禅,佞䛕以为工。

文章两司马,擅为西汉雄。

人君取士节,优劣安得同。

如何永平诏,抑扬恣其胸。

宜乎朝廷士,进者多容容。

所以歌《五噫》,邈然逝梁鸿。

形式: 古风

送侍潞川主德州书院用前岁在扬州留别韵

一枝鹪鹩巢,高蹈许由狷。

士生各有志,齐心孰同愿。

美君骐骥才,掉鞅淮南甸。

策名白牒中,早与南宫荐。

家托管弦城,青楼列玉面。

百里雉未驯,行用阳春变。

而君独何苦,远走妻孥讪。

任公钓会稽,岂作井蛙见。

已信黔娄富,宁有陈平贱。

嗟我游孤踪,南北舟车遍。

索米饥八尺,摛赋羞百劝。

赖君每见阿,欲忘乡闾恋。

如何燕市酒,更作邮亭饯。

经谭东鲁麟,曲唱西飞燕。

诸侯重上宾,六籍传下县。

《清庙》奏升歌,待君调驾辩。

小别近郊门,踟蹰应回眷。

形式: 古风

柬张橿亭庶子

我爱嵇中散,读书想介狷。

浊酒弹素琴,了毕平生愿。

孤生托江淮,垂缨入王甸。

匹若菁茅微,偶与芹菹荐。

生世湘中帆,曲折衡九面。

可怜牛马走,坐阅鱼龙变。

浑沌中央死,峦壑北山讪。

空馆复何有,皓月相邀见。

九衢金钥开,万树银花贱。

不及轻薄儿,珠楼听歌遍。

知君亦寥寂,座乏尊罍劝。

惟应好兄弟,短檠犹堪恋。

金匮纪神功,大蒙入寅饯。

柱石佐休明,厦成纷贺燕。

丰采天下思,奚论同乡县。

岂如一曲士,聊游六气辨。

未称八金门,青山结遥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