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柴门直面排青壁,山木凋霜疏寂历。
西风吹雨众山昏,声落茅檐断还滴。
每读离骚伤远游,一为迁客又经秋。
四时代谢不停轨,澄江万古长悠悠。
丹枫蕙叶照岩壑,物态故欲增繁忧。
诗成满岫湿烟起,寸心折尽空搔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中景象,诗人寄情于自然之美,以抒发胸中的愁思。首句“柴门直面排青壁”,设定了一个幽静的避世之所,给人以超然物外的感觉。而“山木凋霜疏寂历”则展示了秋天枯萎的树木与寒冷的霜雪交织出的荒凉景象。
接下来的“西风吹雨众山昏”,通过动态的描写,传递出秋日连绵的雨意,使人感受到一种萧瑟的气氛。其中“声落茅檐断还滴”细腻地捕捉了雨滴落在茅草上的声音,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湿润。
诗人的情感随后展开,“每读离骚伤远游,一为迁客又经秋”,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作品《离骚》的共鸣,以及对于流离失所、长久漂泊之痛的深刻理解。这里,"一为迁客又经秋"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四时代谢不停轨,澄江万古长悠悠”则是对历史沧桑与自然永恒的一种感悟。诗人通过对四季更替和时代变迁的观察,以及对澄清江水流经千古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自然界的永恒。
接着,“丹枫蕙叶照岩壑,物态故欲增繁忧”通过对山中景色的细致描写,诗人透露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这里的“物态故欲增繁忧”,似乎是在说尽管周围的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但却也增加了自己的烦恼。
最后,“诗成满岫湿烟起,寸心折尽空搔头”表达了完成一首诗作后那种既满足又无奈的情绪。这里的“湿烟起”和“空搔头”,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山中独处时的心境与举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抒发了诗人对远游、流离失所以及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不详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还山映平湖,未厌伤极目。
篮舆值初晴,步步转湖曲。
宿雾郁乔林,寒曦煦穹谷。
废刹今几时,浮图在山腹。
村荒樵牧多,岁晚粳稻熟。
曲岸倒菰蒲,回潭聚凫鹜。
前瞻岚岭分,右顾缘原绿。
游眺暂萧疏,沉吟反羁束。
斋祠奉简书,尸素惭微禄。
日暮闻幽禽,眷此林下宿。
柴门一延伫,暮色集四山。
雨歇林蔼变,岁阴岚气寒。
峰高看月上,巢昏迟鸟还。
游眺暂自适,裴回反长叹。
幽思招隐作,怆恨南涧篇。
羁怀定谁识,凄然独掩关。
桑柘落洲渚,澄潭渔艇集。
幽禽忽飞来,斜日水光溢。
雾豁空江平,林疏远山出。
龙溪夜来雨,爽气侵衣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