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

燕南垂,赵北际,其间不合大如砺。

至今父老哀公孙,蒸土为城铁作门。

城中积谷三百万,猛士如云骄不战。

一旦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

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葛巾羽扇红尘静,投壶雅歌清燕开。

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

彭城老守亦凄然,不见君家雪儿唱。

形式: 古风

翻译

燕国南部接近,赵国北部相邻,其间相隔狭小如同磨砺之石。
直到如今,父老乡亲仍怀念公孙,用泥土筑城墙,铁打造门户。
城内存粮多达三百万斛,勇士众多却骄傲而不愿战斗。
一旦战鼓号角在地下响起,营帐中的美女只能遮面哭泣。
哪比得上千军万马和平时期到来,谈笑间风起云涌,威势如雷。
文士们头戴葛巾手持羽扇,尘世纷扰尽消,高雅的投壶和歌声清亮开启。
东方的勇士犹如猛虎,满怀悲痛思念着廉耻之心。
彭城的老守凄然感叹,再也听不到你家雪儿的歌声。

注释

砺:磨砺之石,形容地势狭窄。
公孙:指历史上的人物,此处可能代指某位有威望的人。
蒸土:用泥土烧制。
猛士:勇猛的战士。
鼓角:战争中的乐器,象征战斗。
投壶:古代的一种游戏,也用于礼仪活动。
虓虎:形容勇猛的老虎,比喻勇士。
雪儿:可能是某人的名字,也可能代指美好的歌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战争的氛围,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与和平生活的眷恋。开篇“燕南垂,赵北际,其间不合大如砺”塑造出一片边疆地带的割裂与险峻,紧接着“至今父老哀公孙,蒸土为城铁作门”则透露出战争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悲哀。城中积储的粮食和士兵的骄傲未战,反衬出一种虚张声势与无力回天的尴尬。

“一旦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则是战争突如其来的爆发,给原本平静生活带来巨大冲击。接下来的“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展示了和平时期将士们豪迈的情景,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后半部分“葛巾羽扇红尘静,投壶雅歌清燕开”描绘了一种超脱战乱的意境,通过细腻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紧接着“东方健儿虓虎样,泣涕怀思廉耻将”则是对英雄将士们的赞美,他们在边疆的英勇与忠诚令人感动。

最后,“彭城老守亦凄然,不见君家雪儿唱”的几句,更添了一份边塞孤寂与时光流逝的哀伤。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英雄与常人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答仲屯田次韵

秋来不见渼陂岑,千里诗盟忽重寻。

大木百围生远籁,朱弦三叹有遗音。

清风卷地收残暑,素月流天扫积阴。

欲遣何人赓绝唱,满阶桐叶候虫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次韵子由送赵㞦归觐钱塘,遂赴永嘉

归舟转河曲,稍见楚山苍。

候吏来迎客,吴音已带乡。

言从谢康乐,先献鲁灵光。

已击三千里,何须四十强。

风流半刺史,清绝校书郎。

到郡诗成集,寻溪水溅裳。

芒鞋随采药,茧纸记流觞。

海静蛟鼍出,山空草木长。

宦游无远近,民事要更尝。

愿子传家法,他年请尚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其一)

殷勤去年月,潋滟古城东。

憔悴去年人,卧病破窗中。

徘徊巧相觅,窈窕穿房栊。

月岂知我病,但见歌楼空。

抚枕三叹息,扶杖起相从。

天风不相哀,吹我落琼宫。

白露入肺肝,夜吟如秋虫。

坐令太白豪,化为东野穷。

馀年知几何,佳月岂屡逢。

寒鱼亦不睡,竟夕相噞喁。

形式: 古风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其二)

六年逢此月,五年照离别。

歌君别时曲,满座为凄咽。

留都信繁丽,此会岂轻掷。

镕银百顷湖,挂镜千寻阙。

三更歌吹罢,人影乱清樾。

归来北堂下,寒光翻露叶。

唤酒与妇饮,念我向儿说。

岂知衰病后,空盏对梨栗。

但见古河东,荞麦花铺雪。

欲和去年曲,复恐心断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