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咏史(其二十四)杜甫故里

不知故隐几时离,天宝年閒处处诗。

过客不须寻世谱,万山山下看沈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名为《襄阳咏史(其二十四)》,描绘了对杜甫故里的追思与感慨。诗中以“不知故隐几时离”开篇,表达了对杜甫离开故居时间的无从知晓,引出对天宝年间杜甫创作诗歌的广泛流传的回忆。接着,“天宝年閒处处诗”一句,点明了杜甫在天宝年间创作的诗歌遍布各地,影响深远。

“过客不须寻世谱”,诗人在此处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意在强调杜甫及其诗歌的影响已经深入人心,无需特意去寻找历史文献来了解。最后,“万山山下看沈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在群山环绕之下,人们可以静心品味杜甫留下的精神遗产,如同阅读石碑上的文字一般,感受其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甫及其诗歌的追忆,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作品持久影响力的高度评价。诗中蕴含着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文学艺术传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襄阳咏史(其二十五)尹氏一门四阙

萱堂犹是忘忧地,乌屋相传反哺恩。

一段家风谁出自,千年鼻祖守关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襄阳咏史(其二十六)武安君庙

归去咸阳是老头,如何此地肯重游。

分明祀典无交涉,只合英灵在杜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襄阳咏史(其二十七)修禊亭

相唤相呼上巳游,国人无日不思周。

近来烽火遭三月,那得闲杯逐水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襄阳咏史(其二十八)汉阴台

怪来赐也多言甚,笑倒忘机老汉阴。

巧拙大都归一溉,宁教劳力莫劳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