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题为《姚钦山邑侯招燕署中赋谢》。陈恭尹以“独步岭南”的才名著称,此诗则展现了他面对官场邀请时的洒脱与感激之情。
首联“馀生久矣付烟萝,竹杖芒鞋此暂过。”开篇即透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竹杖芒鞋,简朴而自然,象征着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然而,这并非彻底的逃避,而是暂时的停留,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仍怀有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颔联“幸枉旌旗临委巷,更劳弦管为高歌。”表达了对姚钦山邑侯邀请的感激之情。旌旗代表了官府的威严,委巷则是指较为偏远或不显眼的地方。这一句既是对姚钦山邑侯礼遇的感谢,也体现了诗人对能够与官员交流、参与社会活动的荣幸。
颈联“琴堂月上清晖满,梓里春归白发多。”描绘了一幅月光洒满琴堂、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暗含了岁月流逝、人老珠黄的感慨。琴堂月上,清辉满溢,既是对美好时光的赞美,也是对姚钦山邑侯邀请之下的愉悦心情的写照。梓里春归,则是季节更替、岁月流转的自然现象,白发增多则暗示了诗人的年岁已长。
尾联“不是使君饶美酒,有怀明发欲如何。”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姚钦山邑侯的盛情邀请下,诗人享受了美酒佳肴,但心中却有未尽之意,似乎在思考着未来如何继续与姚钦山邑侯保持友谊,或是如何在官场与隐逸之间找到平衡。这一句既是对姚钦山邑侯的感激,也是对自己人生选择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官场与隐逸之间的微妙平衡。陈恭尹以其独特的文风,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