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莫问关门意,从来寡往还。
道应归淡泊,身合在空闲。
四面苔围绿,孤窗雨洒斑。
梦寻何处去,秋色水边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收录在《全唐诗》中。诗名为《渚宫莫问诗·其十一》,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莫问关门意,从来寡往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关门指的是官场或是权力中心,而“寡往还”则意味着罕有来往,强调了诗人的淡泊名利,不愿涉足其中。
“道应归淡泊,身合在空闲。”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追求的生活状态,“道应归淡泊”表明诗人认为应该回归到清静无为的本真,而“身合在空闲”则是说诗人的身体和心灵都融入到了宁静闲适的环境中。
“四面苔围绿,孤窗雨洒斑。”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居住的情境,“四面苔围绿”形象地表达了周围环境的生机勃勃,而“孤窗雨洒斑”则捕捉到了雨滴落在窗棂上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愁的情绪。
“梦寻何处去,秋色水边山。”最后两句诗则透露出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惘,“梦寻何处去”表达了诗人心中对于某种记忆或理想的追求,而“秋色水边山”则是这种追寻在现实中的投影,秋天的景色、水边和山峦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莫问休贪恋,浮云逐性情。
人间高此道,禅外剩他名。
夏雨松边坐,秋光水畔行。
更无时忌讳,容易得题成。
莫问多山兴,晴楼独凭时。
六年沧海寺,一别白莲池。
句早逢名匠,禅曾见祖师。
冥搜与真性,清外认扬眉。
莫问衰残质,流光速可悲。
寸心修未了,长命欲何为。
坐卧身多倦,经行骨渐疲。
分明说此苦,珍重竺乾师。
莫问野腾腾,劳形已不能。
慇勤无上士,珍重有名僧。
坐觉心心默,行思步步冰。
终归石房里,一点夜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