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亭诸父夜酌

永漏报高阁,榴亭出夜筵。

紫檀熏宝鼎,银烛散青烟。

灵籁生修竹,香风入夏弦。

露浓罗袖重,歌遏酒杯传。

诸妇酣春梦,双娥失翠钿。

玉山推不倒,看月背花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深夜的漏壶报时于高阁,宴会开始在榴亭之夜。
紫色的檀木香气缭绕在珍贵的宝鼎周围,银色蜡烛燃烧着,青烟袅袅上升。
美妙的声音从修长的竹林中传出,夏日的乐曲随之响起。
露水浓重,轻纱般的衣袖显得更重,歌声穿过酒杯传递着欢乐。
女眷们沉醉在春天的美梦中,连耳环上的翠钿也似乎遗落。
如玉的美人醉得难以支撑,背对花朵,面朝月亮而眠。

注释

永漏:古代计时器。
报:报时。
高阁:高楼上的亭子。
榴亭:以石榴命名的亭子。
紫檀:一种贵重木材。
宝鼎:珍贵的铜鼎。
银烛:银制蜡烛。
青烟:烛火升起的青色烟雾。
灵籁:美妙的声音。
修竹:高雅的竹子。
夏弦:夏季的音乐。
露浓:露水浓厚。
罗袖:丝绸做的袖子。
歌遏:歌声中断。
春梦:美梦。
翠钿:绿色或翠色的耳环。
玉山:形容女子醉态如玉山倾倒。
看月:赏月。
花眠:在花丛中入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石榴亭举行的夜间宴饮的情景。开篇“永漏报高阁,榴亭出夜筵”两句,设定了时间和空间背景,永漏指古代计时器中的滴水声,报高阁则是深夜的钟声,而石榴亭则是宴饮的地点。紧接着,“紫檀熏宝鼎,银烛散青烟”两句,用富丽堂皇的词汇描绘了室内的奢华装饰和温馨的光线。

诗的中间部分“灵籁生修竹,香风入夏弦”写出了户外的清幽雅致与室内的乐器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随后,“露浓罗袖重,歌遏酒杯传”两句,则描绘了宴会上饮酒作乐的情景,露水浸湿了衣袖,而歌声和酒杯的传递显现出宴席上的热闹与欢愉。

诗歌后半段转向女性角色的描写,“诸妇酣春梦,双娥失翠钿”两句中,诸妇沉浸在春夜的美梦之中,而双娥则是指两个女子失去了她们的玉饰。最后,“玉山推不倒, 看月背花眠”两句,则以坚不可摧的玉山比喻某种坚定不移的情感或信念,同时也描绘出一种对月亮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在花间安然入睡的情景。

这首诗通过对夜宴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作者在元朝背景下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功底。

收录诗词(132)

张玉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一贞居士。南宋女词人。出身仕宦世家。自幼聪慧异常,工女红,好读书,过目成诵。擅诗词,时人以汉班昭比之。她自幼饱学,敏慧绝伦,诗词尤得风人体。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 字:若琼
  • 籍贯:处州松阳(今浙江松阳)
  • 生卒年:1250 ~1277

相关古诗词

幽州胡马客

幽州胡马客,莲剑寒锋清。

笑看华海静,怒振河山倾。

金鞍试风雪,千里一宵征。

韔底揪羽箭,弯弓新月明。

仰天坠雕鹄,回首贯长鲸。

慷慨激忠烈,许国一身轻。

愿系匈奴颈,狼烟夜不惊。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其七)

调瑟更番说改弦,妙歌投俗只堪怜。

人间不见迢迢谷,移勒山庭亦足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山之高三章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形式: 古风

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其八)

泼墨挥毫别有神,北碑南帖辨尤真。

幽栖近忆梅源路,独以书名属此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