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河南杨少尹奉陪薛司空石笋诗

暖溪寒井碧岩前,谢傅宾朋盛绮筵。

云断石峰高并笋,日临山势远开莲。

闲留幢节低春水,醉拥笙歌出暮烟。

闻道诗成归已夕,柳风花露月初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温暖的小溪和冰冷的井泉前,谢傅府邸宾客云集,盛宴华美。
云层断裂,露出高耸如笋的石峰,阳光照耀下,山势如莲花般展开。
悠闲地,佛塔的影子落在春天的水面,伴随着笙歌,人们在傍晚的烟雾中离去。
听说诗作完成已是夜晚,那时月儿正圆,柳风拂面,花露点点。

注释

暖溪:温暖的小溪。
寒井:冰冷的井泉。
碧岩:青翠的岩石。
谢傅:指谢安,东晋名臣。
宾朋:宾客朋友。
绮筵:华丽的宴席。
云断:云层断裂。
石峰:石笋状山峰。
日临:阳光照射。
山势:山的走势。
开莲:像莲花般展开。
幢节:佛塔。
低春水:倒映在春水之中。
笙歌:笙乐与歌声。
暮烟:傍晚的炊烟。
归已夕:已经到了夜晚。
柳风:春风拂过柳树。
花露:花瓣上的露珠。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欢聚时光。

“暖溪寒井碧岩前,谢傅宾朋盛绮筵。”这里设置了一处幽静的山谷之景,温暖的小溪、清凉的古井和青石相映成趣。"谢傅宾朋"指的是诗人与友人们聚集在一起,而"盛绮筵"则表明了他们之间的欢乐气氛。

“云断石峰高并笋,日临山势远开莲。”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自然景观,云雾缭绕、山峰耸立,再加上阳光照射和遥远的山势,使得莲花盛开,这些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闲留幢节低春水,醉拥笙歌出暮烟。”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不急不缓地享受着春天的美好,甚至沉浸于酒精的陶醉之中,与朋友们一同唱和着歌曲,直至晚霞消散,烟雾升起。

“闻道诗成归已夕,柳风花露月初圆。”在这宁静而美好的时光里,一首诗作完毕,诗人决定返回,而此刻正值黄昏时分,外面是摇曳的柳絮随风舞动,花瓣上凝着露珠,月亮初现其圆润之态。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的欢聚场景,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美好的情怀。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和浙西从事刘三复送僧南归

楚客送僧归故乡,海门帆势极潇湘。

碧云千里暮愁合,白雪一声春思长。

满院草花平讲席,绕龛藤叶盖禅床。

怜师不得随师去,已戴儒冠事素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崔大夫新广北楼登眺

北望高楼夏亦寒,山重水阔接长安。

修梁暗换丹楹小,疏牖全开彩槛宽。

风卷浮云披睥睨,露凉明月坠阑干。

庾公恋阙怀乡处,目送归帆下远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常秀才寄简归州郑使君借猿

谢守携猿东路长,袅藤穿竹似潇湘。

碧山初暝啸秋月,红树生寒啼晓霜。

陌上楚人皆驻马,里中巴客半归乡。

心知欲借南游侣,未到三声恐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洲别业题旧书斋

碧油红旆想青衿,积雪窗前尽日吟。

巢鹤去时云树老,卧龙归处石潭深。

道傍苦李犹垂实,城外甘棠已布阴。

宾御莫辞岩下醉,武丁高枕待为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