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题

尔乃浣纱女,胡不遇范蠡。

可怜倾国貌,只有镜相知。

氓之蚩蚩匹,闻见安所鄙。

如入吴王宫,未必非祸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阙题》由清代诗人缪烜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虚构场景,探讨了美与命运的深刻主题。

首句“尔乃浣纱女”,以“尔”字开篇,仿佛在对某位特定的女子进行直接的呼唤或指称,暗示着这位女子并非平凡之辈。接着,“胡不遇范蠡”一句,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即这位女子为何没有遇到范蠡这样的智者。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人,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后隐退,其智慧与远见在历史上广为人知。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这位女子命运的惋惜之情。

“可怜倾国貌,只有镜相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倾国貌,形容女子容貌之美艳绝伦,足以倾覆国家。然而,如此美貌却只能在镜子中得到真正的认识和欣赏,意味着在现实世界中,这种美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镜中的形象成为唯一的见证者,暗含了女子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氓之蚩蚩匹,闻见安所鄙。”这一句将话题转向了普通人的生活。这里的“氓”指的是普通百姓,而“蚩蚩”则形容他们的淳朴无知。诗人在此提出疑问,普通人如何能理解或欣赏到这种超凡脱俗的美?这不仅是对社会认知局限性的反思,也是对个体价值被忽视的感慨。

最后,“如入吴王宫,未必非祸水。”这一句以历史典故为背景,借用了西施入吴王宫的故事。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貌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前文的讨论引向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即美与权力、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美可能带来荣耀,也可能带来灾难,揭示了美的双面性及其对个人乃至社会的影响。

综上所述,《阙题》通过对一位虚构女子的遭遇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的探讨,深刻反映了美与命运、个体价值与社会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97)

缪烜(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有去志

人生求适意,不若居家庭。

家庭难久居,驱车更扬舲。

经途有夷险,涉水分渭泾。

而况人心杂,不同如面形。

道乖遭眼白,气合亦眼青。

喜不伴君王,君王恐逆鳞。

远兹势利场,势利多膻腥。

坚贞秉吾素,淡泊自芳馨。

避色复避言,遐哉穷入溟。

形式: 古风

折柳二首(其一)

旗亭驿馆遍毵毵,攀折无端一再三。

送者自归行者去,人原如此物何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折柳二首(其二)

欲寄相思折柳枝,柳枝果否繫相思。

人间本自轻离别,翻使柳枝重别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忽有所感

寒梅小别隔重雪,花事愔愔过几分。

判得雨声闻昨夜,饱看山色到斜曛。

春江旧梦潮痕暖,芳草閒愁客思纷。

毕竟东风能烂漫,行歌陌上见红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