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处处是方便,此理几人荐。
不识雪峰球,错认盐官扇。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形象的比喻,探讨了人生哲理与自我认知的主题。
“处处是方便,此理几人荐。”这两句诗首先提出了一种普遍性的生活态度——无论身处何地,都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即“处处是方便”。然而,这种智慧并非人人都能认识到,或是愿意去实践的,因此,“此理几人荐”表达了一种对普遍真理被忽视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不识雪峰球,错认盐官扇。”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人生中的错误选择比作“不识雪峰球”,即未能识别真正的价值或目标;而“错认盐官扇”则比喻为误入歧途,选择了错误的方向。这两句诗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目标时容易犯错的现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式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的生活态度与选择,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觉,不断探索和认识真实的自我与世界。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论政已肩裴相国,谈禅应笑老维摩。
道存休恨归来晚,一语投机已是多。
归来饱睡懒谈真,一任禅和喜作瞋。
笑破野堂居士口,孤云去住也由人。
与君同鞭洞庭山,此个因缘非等闲。
好记灯前一句子,莫教流落向人间。
终朝圆觉不曾迷,底事劳生强是非。
一扫浮云纤芥尽,个中心月自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