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残暑

向已送残春,当兹送残暑。

离尊虽不同,时节会有去。

平生苦汗尘,欲避无处所。

骊驹出商音,畏不将风雨。

却忆别花时,红尘挽衣履。

回首汉诸陵,落日无穷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翱的《送残暑》,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末秋初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首句“向已送残春,当兹送残暑”,以“送”字贯穿全篇,巧妙地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与诗人情感的流动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对当前季节的感知。接着,“离尊虽不同,时节会有去”两句,虽然表面上在说酒宴的不同,实际上隐喻着人生旅程中不同阶段的变迁,以及时间不可逆转的流逝。

“平生苦汗尘,欲避无处所”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逃避现实的无奈。“骊驹出商音,畏不将风雨”中,“骊驹”常用来比喻离别,而“商音”则代表秋天,暗示着离别的季节即将来临,同时也预示着可能伴随的风雨,象征着离别时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最后,“却忆别花时,红尘挽衣履”回忆起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红尘中的衣履被挽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回首汉诸陵,落日无穷树”则以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为背景,寄托了对永恒与瞬间、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94)

谢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皋父,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字:皋羽
  • 号:宋累
  • 生卒年:1249—1295

相关古诗词

有洗旧诰绫作青色鬻将以为缘以绀缯易得之作手卷赋小乐章求好事书其后

吴宫辇路伤行客,茧冰压云凝碧色。

门前新扫染家邻,借人铺设残衣帛。

宫花剪绫连院号,覆取翻看成一道。

织纹宛转敕字新,知是初谁六尺诰。

城霞失彩宫藓病,中与海图上衣领。

改颜倖售缘所遭,褪药玄香洗蓝影。

青绸易得泪承睫,击筑楚歌无故业。

歌残求书好事人,异代倘传诰绫帖。

形式: 古风

广惜往日

汉有臣兮龚胜卒,噤不食兮十四日。

今忍饥兮我复渴,道间关兮踰半月。

幸求死兮得死,苟不得兮无术。

凤笙兮龙笛,燕群仙兮日将夕。

风吹衣兮佩萧瑟,骏龙兮寥天,行成兮缘毕。

形式: 古风

雪中方四隐君访宿有诗忆鹿田风雨旧游奉和并呈吴六赞府

金华人北山,空响出静伫。

鹿田在其颠,肺石来风雨。

有客六七人,昔游至其处。

唯我愁不眠,起坐蹴君语。

谓此定何声,百感生离绪。

玩非琴与瑟,复异砧将杵。

醉者呼不应,愁者自为苦。

空棂怯孤衾,展转如巢树。

湿歌散馀悲,以足拊柱础。

尔来又七年,欲至困羁旅。

传闻老桑门,已复蝉蜕去。

入山恶少年,巾钵空其聚。

乃知人世间,何者为客主。

而我同怀人,忽复异处所。

梦中遥相望,各抱不售贾。

有客不同游,亦是同怀者。

地主况有期,舆马不待假。

倘规宿山中,畸人不应舍。

形式: 古风

送袁太初归剡原袁来杭宿传法寺寺在德寿宫北今行路及园即宫旧址

大雷山下鄞江口,石湿落星海涵斗。

莓苔琐窗居鬼神,散发天衣夜行酒。

百年绮语堕凡尘,刘公不还谢公走。

祇今零落三秋霜,犹说先朝人物薮。

道逢袁家美年少,欲挽吴潮归两袖。

自言学出戴君门,又说舒君忘年友。

舒君白头爪尘垢,戴君业成衣露肘。

君来何处觅知音,吊古凄凉无老叟。

出门择语归计餐,顾忌惭皇无不有。

不如归食空江槎,初生淡菜如珠母。

风帆送客来夷洲,白帢青衫谈不朽。

君不见君今宿寺多鄞僧,耆旧能言几人在。

隔墙食柏秋麝过,废石坡陁旧南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