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承庵二首(其一)

十年足不到承庵,抚事兴思重怆然。

风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

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

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我十年来未曾踏入过承庵,面对世事感慨万千,心情十分悲凉。
秋风猛烈,大雁在遥远的天空排成斜线,夜晚深沉,月光皎洁如舞。
炉火彻夜燃烧,温暖整个亭子,鱼板声惊扰了清晨的睡眠。
想要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恐怕还得拄着藜杖,再次流连忘返。

注释

十年:形容时间长。
承庵:指某个庵庙或静修之地。
怆然:悲伤的样子。
风急:秋风强劲。
雁行:大雁成群结队。
漠漠:形容广阔无垠。
炉亭:有炉火的亭子。
通宵火:整夜燃烧的炉火。
鱼板:寺庙中敲击以报时的木板。
杖藜:拄着藜杖。
再留连:再次停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与不舍。在十年的时间里,诗人未能回到承庵,这个地点似乎承载着诗人的许多记忆和情感。"抚事兴思重怆然"表达了诗人在触摸往事时内心的沉重与复杂的情绪。

接下来的"风急雁行斜漠漠,夜深蟾影弄娟娟"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秋冬之交的萧瑟景象。急促的北风中,大雁以 斜视角穿过天际,而在深夜中,即便是月光下的树影也变得柔和而优雅,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炉亭暖彻通宵火,鱼板惊残向晓眠"则展示了诗人的夜晚生活。炉火温暖地燃烧着,直到凌晨,而偶尔被翻动的鱼板声响起,也许是时间的提醒,让人不禁向朝霞投去期待的目光。

最后两句"欲识本来真面目,杖藜未免再留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我认识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无奈。即便是老者使用拐杖,也难以摆脱世俗纷扰,再次陷入牵绊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是一篇情感真挚、意境幽深的佳作。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题抱膝庵

一室方方丈,名标抱膝新。

有书宜勘古,无学可留宾。

静坐神明固,清谈滋味真。

传家名刻在,长对草庐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果斋集后

童髽及侍果斋贤,白璧沈埋二十年。

师道倦为莲幕客,诗魂蜚伴雪堂仙。

同游诸老无人在,所幸斯文有子传。

读到徐卿珠玉句,抚膺三叹愧遗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屏岩诗卷

有伟屏岩稿,温淳撷众芳。

波澜虽未阔,骨骼已先张。

尽扫江湖气,且无蔬笋香。

若参诗本旨,却恐费商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秋台诗卷

骚雅驰声历几霜,驾言拙懒擅词场。

登台甚矣秋容澹,得句依然风骨香。

卷尽辞穷馀古韵,笔精墨妙发潜光。

此中境界真堪乐,枕上休贪南面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