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其二)

江城缥缈度飞鸿,露下高天月正中。

宫调谁家歌白苧,商飙昨日到青桐。

云迷八骏应回辔,凉入三边合奏功。

桂楫兰桡期不至,芙蓉开满五湖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秋怀(其二)》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江城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细腻的情感。

首句“江城缥缈度飞鸿”,以“缥缈”二字形容江城的虚幻与遥远,飞鸿掠过,带起一丝丝悠远的思绪。接下来,“露下高天月正中”,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冷而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高空中,露珠闪烁,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宫调谁家歌白苧,商飙昨日到青桐。”这两句通过音乐和自然风声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神秘。宫调与白苧的歌声,似乎来自远方,而商飙(即秋风)吹拂着青桐树,带来了季节的更替感。

“云迷八骏应回辔,凉入三边合奏功。”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云彩比作迷雾,八骏(古代传说中的八匹神马)似乎在云雾中回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同时,凉意从四面八方传来,仿佛是大自然合奏的一曲秋之交响乐。

最后,“桂楫兰桡期不至,芙蓉开满五湖东。”诗人以桂楫(桂木做的船桨)和兰桡(兰花做的船桨)比喻美好的愿望或理想,暗示这些美好可能无法实现。而“芙蓉开满五湖东”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虽然美好却遥不可及,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把握的无奈与哀愁。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题画三首(其一)

稍稍凉思集,依依炎景流。

西风吹木叶,秋色满蘋州。

伊人何所怀,掇棹自夷犹。

青山在蓬底,白云宿船头。

沧波渺然去,仰见天汉浮。

飞尘暗岐路,回首正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题画三首(其二)

寒流齧山足,嵌空似凌跨。

苍藤蔽深窦,细路通隙罅。

幽人已神驰,意行自閒雅。

徘徊出木末,复在绝壁下。

大江渺无津,万顷自天泻。

中有娥眉青,白云共容冶。

何当凌绝顶,涵景有虚榭。

形式: 古风

题画三首(其三)

轻浪激回渚,光风汎荣条。

青天渺何许,中流见仙桡。

修眉落明镜,兰带矞云飘。

含情采芙蓉,无那美人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送蒋员外浙东采木还朝

祗命临南服,奏功旋上京。

欢声载后车,玉节光前津。

维皇崇出治,肃肃建清庙。

郁攸昨肆沴,潭潭付延燎。

皇心轸隆业,起废属司空。

抡材匪云易,使君简宸衷。

维兹浙东南,民穷岁仍厄。

山空川泽竭,畴堪重兹役。

使君独垂青,勿缓亦勿期。

上足俾国用,下恤斯民疲。

民疲不知劳,功成使君去。

青山挂离思,白日照行路。

夙驾不容淹,遗惠何能忘。

愿君茂远猷,万里永相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