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三)

玉容光照菱花影,沈沈脸上秋波冷。

白雪一声新,雕梁起暗尘。

宝钗摇翡翠,香惹芙蓉醉。

携手入鸳衾,谁人知此心。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她的美丽照映在菱花镜中,深沉的脸庞上秋水般的眼睛冰冷而明亮。
忽然响起一声清脆的笛声,雕梁之上扬起一片尘埃。
她头上的宝钗轻轻摇曳,香气引来芙蓉花醉倒。
两人手牵手进入鸳鸯被窝,又有谁知道我此刻的心意呢?

注释

玉容:美丽的容颜。
菱花影:菱花镜中的倒影。
沈沈:深沉的样子。
秋波:秋水般的眼睛。
白雪:比喻清脆的笛声。
雕梁:装饰华丽的屋梁。
暗尘:微尘。
宝钗:古代女子头上的装饰品。
翡翠:绿色宝石或翠鸟羽毛,此处形容钗饰。
香惹:香气吸引。
芙蓉醉:形容香气浓郁得让芙蓉花都仿佛醉了。
鸳衾:鸳鸯被,象征夫妻同床。
此心:内心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床前私语图景。"玉容光照菱花影",这里的“玉容”指的是女性的美丽面容,她的脸庞如同精致的玉器,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而“菱花影”则可能是窗棂上的菱形图案在月光下的投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沈沈脸上秋波冷",诗人通过对比之美来强调女性面庞的清冷,她的眼神如同深秋的水一般,既深邃又带着一丝凉意。

"白雪一声新",这里的“白雪”可能是指窗外传来的风声或其他声音,这声音如同初冬的第一场雪,纯净而突兀。"雕梁起暗尘"则描绘了室内的景象,古老的雕刻屋梁因久不动尘而积累着岁月的痕迹。

"宝钗摇翡翠"中,“宝钗”通常指的是女性佩戴的精美饰物,这里它在夜色中轻轻摇曳,与“翡翠”相呼应,增添了一份贵族气息。"香惹芙蓉醉"则是对女性身上的香气进行描写,她如同盛开的荷花一样散发出迷人的芬芳,使人沉醉。

最后两句"携手入鸳衾,谁人知此心"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所爱之人共度良宵,共同享受这份温馨与私密的时光。"鸳衾"是古代的一种被子,这里暗示了二人即将进入梦乡。而“谁人知此心”则表达了一种隐秘的情感,无人能理解他们之间的心灵交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深夜中私密而温馨的场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份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内心世界的独特表达。

收录诗词(21)

魏承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九三O年前后在世字、里、,约后唐明宗长兴初前后在世,据当代学者考证,死于前蜀败亡之际。父魏宏夫,为蜀王建养子,赐姓名王宗弼,封齐王。承班为驸马都尉,官至太尉。国亡,与其父同时被杀。承班工词,艳丽似温庭筠,今存二十一首(见《唐五代词》)。元遗山曰:词,俱为言情之作。大旨明净,不更苦心刻意以竞胜者

  • 籍贯:生年不详死于925年五代时许州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其一)

烟水阔,人值清明时节。

雨细花零莺语切,愁肠千万结。

雁去音徽断绝,有恨欲凭谁说。

无事伤心犹不彻,春时容易别。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其二)

春欲半,堆砌落花千片。

早是潘郎长不见,忍听双语燕。

飞絮晴空飏远,风送谁家弦管。

愁倚画屏凡事懒,泪沾金缕线。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其三)

长思忆,思忆佳辰轻掷。

霜月透帘澄夜色,小屏山凝碧。

恨恨君何太极,记得娇娆无力。

独坐思量愁似织,断肠烟水隔。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黄钟乐

池塘烟暖草萋萋,惆怅闲宵含恨。

愁坐思堪迷,遥想玉人情事远,音容浑似隔桃溪。

偏记同欢秋月低,帘外论心花畔。

和醉暗相携,何事春来君不见,梦魂长在锦江西。

形式: 词牌: 黄钟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