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十六首(其四)

东林百不会,瞎驴随大队。

鞭打不进前,步步只倒退。

一日复一日,灵台转昏昧。

死去入地狱,永劫终不悔。

开口见心肝,实语当忏悔。

形式: 偈颂 押[队]韵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人生、修行和觉悟的深刻思考。首先,“东林百不会,瞎驴随大队”两句,运用了“东林”这一佛教圣地的典故,象征着在修行的道路上,有许多人(包括自己)迷失方向,如同盲目的驴子跟随着大众,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这里暗含了对盲目从众、缺乏独立思考的批评。

接着,“鞭打不进前,步步只倒退”描绘了在错误道路上挣扎前行的艰难情景,即使外界给予压力或指导,也无法改变方向,反而越走越远,陷入困境。这反映了人在错误认知或行为模式中的无力感和自我束缚。

“一日复一日,灵台转昏昧”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心灵状态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清明的心灵逐渐变得模糊不清,失去了对真理的洞察力。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过程中的挑战的描述,也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一种隐喻。

最后,“死去入地狱,永劫终不悔”表达了对持续错误行为可能导致的最终后果的警告,暗示了只有通过深刻反省和改正,才能避免沉沦于无尽的痛苦之中。同时,“开口见心肝,实语当忏悔”强调了真诚忏悔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诚恳地面对自己的过错,并勇于承认,才能真正获得解脱和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探讨了人生选择、修行过程中的困惑与挑战,以及最终实现觉醒和解脱的可能性,体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53)

释士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十六首(其五)

错错,东林手把断贯索,诸方鼻孔都穿却。

人问如何不自穿,自己鼻头难摸索。

而今子细细思量,元来不是而今错。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偈十六首(其六)

金镞惯调经百战,钱鞭多力恨无雠。

形式: 押[尤]韵

偈十六首(其七)

一阳生,万物萌。天本清,地常宁。四时行,万汇成。

如纬经,如权衡。天心平,人心诚。日月明,鬼神警。

方知天地分浊清,古今无亏盈。

圣泉拄杖犹通灵,敲骨出髓。

方悟从上诸圣碗鸣声,犹较芭蕉半月程。

形式: 偈颂

偈十六首(其八)

半夜穿针,尽十方皆成线路,你诸人为什么透不过。

天明吃粥,无一丝毫不露真机,你诸人为什么拨不转。

透不过处,路布分明。拨不转时,真机独露。

半夜梦中惊骤雨,三更枕上听秋声。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