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雪

空中莽落索,晓雪遍平郊。

霰急松鸣叶,声繁竹战梢。

暮鸢饥啄屋,寒雉湿依茅。

谁上梁王赋,淹留感鬓毛。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天空中飘落着粗犷的雪花,清晨的雪覆盖了广阔的田野。
冰雹密集,打在松树的叶子上,发出嘈杂的声音,竹子的枝条仿佛在与之对抗。
傍晚的鹞鹰因饥饿而飞到屋顶觅食,寒冷的野鸡湿漉漉地依偎在茅草丛中。
谁能写出像梁王那样优美的诗篇,长久停留,让人感叹岁月如梭,白发添生。

注释

莽落:粗犷、纷乱地落下。
晓雪:清晨的雪。
霰:小冰粒,这里指冰雹。
松鸣叶:松树因冰雹撞击而发出声音的叶子。
竹战梢:竹子的枝条因冰雹而摇动,像是在战斗。
暮鸢:傍晚的鹞鹰。
淹留:长久停留。
鬓毛:鬓边的头发,代指年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开篇“空中莽落索,晓雪遍平郊”两句,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早晨雪花纷飞、覆盖着广阔乡间的画面。“莽落索”形容雪花纷纷扬扬,如同稻草般从空中飘落,给人以柔和而温馨之感。

接着,“霰急松鸣叶,声繁竹战梢”两句,则转现出雪势的猛烈与自然界的生动反应。霰(小到中等粒径的冰晶)迅速降落,撞击在坚韧的松针和树叶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而竹子间的空隙则被积雪填满,好像是竹子与雪在进行一场静谧的战斗。

“暮鸢饥啄屋,寒雉湿依茅”两句,则描写了鸟儿寻找食物和避寒的景象。傍晚时分,一些鸟类因为饥饿开始啄食房顶上的积雪,而一些小动物则因寒冷而躲藏在草丛中。

最后,“谁上梁王赋,淹留感鬓毛”两句,诗人通过历史上梁王的典故,表达了对过去英杰之士才华横溢、留下千古佳话的怀念和赞美。这里的“鬓毛”指的是头发边缘,因思绪所致而生出白丝,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深沉的历史感怀而生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雪后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流露。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过去历史人物才华和遗产的深深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己未四月二十二日大雨雹

夜来飞雹惊我眠,大者磊落几如拳。

起听但觉屋欲动,檐瓦破坠无复全。

是日晚晴星斗出,镜静万里无云烟。

乾坤变化竟谁使,造作诡怪须臾间。

邻家老翁发已白,云昔见此今十年。

木衰火滥气浮泄,激此阴沴成冰坚。

儒生臆度知是否,天事谁得穷其源。

屋头雏鸦失其母,足伤翅折亦可怜。

形式: 古风

已醒

已醒厌厌醉,将开灼灼红。

年年到春日,忽忽遇东风。

暇日如年永,閒愁似酒浓。

时能将醉眼,天际送飞鸿。

形式: 五言律诗

广化遇雨

浮云蔽高峰,台殿延晚色。

风声转谷豪,雨脚射山白。

东楼瞰虚明,龙甲排松柏。

萧森异人境,坐视动神魄。

撞钟寺门掩,晚霁尚残滴。

相携下山去,尘静马无迹。

归来解鞍歇,新月如破璧。

但恐桃花源,回舟已青壁。

形式: 古风

飞云

时雨久不施,飞云作朝阴。

芃芃中原麦,赖此三日霖。

朝阳忽清霁,披露南山岑。

虽无济物迹,膏泽在民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