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王相公秋日戏赠元校书

才妙心仍远,名疏迹可追。

清秋闻礼暇,新雨到山时。

胜事唯愁尽,幽寻不厌迟。

弄云怜鹤去,隔水许僧期。

贤相敦高躅,雕龙忆所思。

芙蓉洗清露,愿比谢公诗。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才华出众但内心世界深邃,名声虽淡然但行踪可追寻。
在清爽的秋天里,我得以在闲暇中聆听礼仪之声,新雨降临山间的时候。
美好的事物只担心它们会消逝殆尽,我对于隐秘的探索从不觉得厌倦。
在云雾中与鹤共舞,隔着流水期待与僧人约定相聚。
怀念那些贤明的宰相,他们的高尚风范令人追忆。
如同芙蓉承受清晨露珠的洗礼,我希望我的诗能媲美谢灵运的诗篇。

注释

才:才华。
妙:出众。
心:内心。
远:深邃。
名:名声。
疏:淡然。
迹:行踪。
清秋:清爽的秋天。
闻:聆听。
礼暇:礼仪之声。
胜事:美好的事物。
幽寻:隐秘的探索。
弄云:与云共舞。
鹤:鹤。
僧期:僧人约定。
贤相:贤明的宰相。
高躅:高尚风范。
雕龙:雕琢龙文。
忆:追忆。
所思:所想。
芙蓉:芙蓉花。
清露:清晨露珠。
谢公诗:谢灵运的诗。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所作,题为《奉和王相公秋日戏赠元校书》。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文学创作的愉悦。

"才妙心仍远,名疏迹可追" 表明诗人对于才华横溢的心境依旧遥不可及,而声名却可以通过作品传承下去。"清秋闻礼暇,新雨到山时" 描述了一种恬淡的秋日景象,天气转凉,适合进行文艺创作。

"胜事唯愁尽,幽寻不厌迟" 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回味,尽管快乐时光终将过去,但在心中反复咀嚼仍旧感到满足。"弄云怜鹤去,隔水许僧期" 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

"贤相敦高躅,雕龙忆所思" 可能是对友人的赞美,或许是在表达诗人自己的心声,怀念那些值得尊敬的人或事。"芙蓉洗清露,愿比谢公诗" 表示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代诗人谢灵运一样写出优美的诗句。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友情之可贵以及文学之乐趣的深刻体验,通过和韵、对仗等手法,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圣制登朝元阁

六合纡玄览,重轩启上清。

石林飞栋出,霞顶泰阶平。

拂曙銮舆上,晞阳瑞雪晴。

翠微回日驭,丹巘驻天行。

御气升银汉,垂衣俯锦城。

山通玉苑迥,河抱紫关明。

感物乾文动,凝神道化成。

周王陟乔岳,列辟让英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

守贵常思俭,平津此意深。

能卑丞相宅,何谢故人心。

种蕙初抽带,移篁不改阴。

院梅朝助鼎,池凤夕归林。

觉路经中得,沧州梦里寻。

道高仍济代,恩重岂投簪。

报国谁知己,推贤共作霖。

兴来文雅振,清韵掷双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

池馆蟪蛄声,梧桐秋露晴。

月临朱戟静,河近画楼明。

捲幔浮凉入,闻钟永夜清。

片云悬曙斗,数雁过秋城。

羽扇扬风暇,瑶琴怅别情。

江山飞丽藻,谢朓让前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德佐调梅用,忠输击虏年。

子房推庙略,汉主托兵权。

受命荣中禁,分麾镇左贤。

风生黑山道,星下紫微天。

始愿文经国,俄看武定边。

鬼方尧日远,幕府代云连。

汗马将行矣,卢龙已肃然。

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

自忝知音遇,而今感义偏。

泪闻横吹落,心逐去旌悬。

帝念夔能政,时须说济川。

劳还应即尔,朝暮玉墀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