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

守贵常思俭,平津此意深。

能卑丞相宅,何谢故人心。

种蕙初抽带,移篁不改阴。

院梅朝助鼎,池凤夕归林。

觉路经中得,沧州梦里寻。

道高仍济代,恩重岂投簪。

报国谁知己,推贤共作霖。

兴来文雅振,清韵掷双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常常保持节俭之心,平日里在京城的言行体现着这种深意。
即使身处高位,也能谦逊对待丞相府,怎能辜负旧友的情谊。
种植蕙草初见成长,移植竹子仍保留原有的阴凉。
院中的梅花清晨增添香气,池边凤凰夜晚归还于林间。
醒悟之路中,我在现实中寻找宁静,梦境中探寻沧海之州。
道德高尚者仍愿为世所用,恩情深厚岂会轻易放弃仕途。
报效国家却无人理解,我推举贤能共同为百姓带来甘霖。
兴起之时,文雅风度振奋人心,清雅的韵律如金声掷地。

注释

守贵:保持高贵地位。
常思俭:常常思考节俭。
平津:京城。
能卑:能保持谦卑。
丞相宅:丞相府邸。
何谢:怎能辜负。
种蕙:种植蕙草。
抽带:初见生长。
移篁:移植竹子。
院梅:院中梅花。
助鼎:增添香气。
池凤:池边凤凰。
觉路:醒悟之路。
梦里寻:梦境中寻找。
济代:为世所用。
投簪:放弃官职。
知己:理解自己的人。
作霖:带来甘霖。
振:振奋。
掷双金:掷地有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奉和杜相公移长兴宅奉呈元相公。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回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沉关怀。

“守贵常思俭,平津此意深。” 开篇便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不忘旧谊、保持朴素本色的珍惜之心。"能卑丞相宅,何谢故人心" 强调了即使在低微的位置,也无需对昔日的友情表示感激,因为那份情谊本就纯粹無需言謝。

“种蕙初抽带,移篁不改阴。” 描写了庭院中细小草木初长之景象,以及随着季节变化而移动遮阳物的场景,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换的观察和欣赏。

“院梅朝助鼎,池凤夕归林。” 这两句描绘了早晨庭院里的梅花似乎在帮助古鼎散发清香,而傍晚时分凤凰般的美好景象归宿于林中。这些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之美的感受。

“觉路经中得,沧州梦里寻。”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偶然获得灵感,或是在梦境中追寻往昔的情景,体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创作心态。

“道高仍济代,恩重岂投簪。” 强调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义的忠诚,以及对恩泽深重的回报之情。"岂投簪" 的比喻形象,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激和忠心。

“报国谁知己,推贤共作霖。” 表示了诗人对于能够为国家尽忠、回报国家恩泽的渴望,以及愿与贤能之士共同创造繁荣景象的美好愿景。

“兴来文雅振,清韵掷双金。” 最后两句则是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自信,诗人希望自己的文学才能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以清新隽永的韵味赋予诗歌生命力,如同掷出黄金般珍贵。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操,更寄寓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于文学创作的执著追求。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

池馆蟪蛄声,梧桐秋露晴。

月临朱戟静,河近画楼明。

捲幔浮凉入,闻钟永夜清。

片云悬曙斗,数雁过秋城。

羽扇扬风暇,瑶琴怅别情。

江山飞丽藻,谢朓让前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德佐调梅用,忠输击虏年。

子房推庙略,汉主托兵权。

受命荣中禁,分麾镇左贤。

风生黑山道,星下紫微天。

始愿文经国,俄看武定边。

鬼方尧日远,幕府代云连。

汗马将行矣,卢龙已肃然。

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

自忝知音遇,而今感义偏。

泪闻横吹落,心逐去旌悬。

帝念夔能政,时须说济川。

劳还应即尔,朝暮玉墀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送刘相公江淮催转运

国用资戎事,臣劳为主忧。

将徵任土贡,更发济川舟。

拥传星还去,过池凤不留。

唯高饮水节,稍浅别家愁。

落叶淮边雨,孤山海上秋。

遥知谢公兴,微月上江楼。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奉陪郭常侍宴浐川山池

掖垣携爱客,胜地赏年光。

向竹过宾馆,寻山到妓堂。

歌声掩金谷,舞态出平阳。

地满簪裾影,花添兰麝香。

莺啼春未老,酒冷日犹长。

安石风流事,须归问省郎。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