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宣城张太守南亭秋夕怀友

池馆蟪蛄声,梧桐秋露晴。

月临朱戟静,河近画楼明。

捲幔浮凉入,闻钟永夜清。

片云悬曙斗,数雁过秋城。

羽扇扬风暇,瑶琴怅别情。

江山飞丽藻,谢朓让前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池塘馆舍里传来蟪蛄的鸣叫声,梧桐叶上秋露晶莹,天气晴朗。
明亮的月光照在红色的戟上,寂静无声,河边的画楼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
拉开帷幔,清风徐来,夜晚的凉意沁人心脾,远处的钟声悠长而清脆。
曙光初照,一片孤云高悬北斗,几只大雁穿越秋日的城池。
闲暇时挥动羽扇,心中却满是离别的惆怅,瑶琴声中寄托着深深的别情。
壮丽的江山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谢朓的文采虽好,但在前人面前仍显得逊色。

注释

池馆:池塘边的馆舍。
蟪蛄:一种秋天的昆虫。
梧桐:高大的梧桐树。
秋露:秋天的露水。
朱戟:涂有朱漆的戟,古代兵器。
画楼:装饰华丽的楼房。
捲幔:卷起帷幔。
永夜:漫漫长夜。
片云:孤零零的云朵。
斗:北斗星。
数雁:几只雁。
秋城:秋天的城市。
羽扇:羽毛扇。
瑶琴:美玉制成的琴。
怅别情:离别之情的惆怅。
江山:壮丽的江山。
飞丽藻:激发诗意的美景。
谢朓:南朝诗人。
让:逊色于。
前名:前辈的名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静谧画面。开篇“池馆蟪蛄声,梧桐秋露晴”,通过对蟋蟀鸣叫和梧桐叶上露珠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凉而宁静的氛围。紧接着,“月临朱戟静,河近画楼明”则让人感受到夜色下的安谧与建筑物的轮廓分明。

诗中的“捲幔浮凉入,闻钟永夜清”通过对窗帘卷动和凉意侵袭以及夜晚听钟声的描绘,强化了秋夜的宁静感。接下来的“片云悬曙斗,数雁过秋城”,则将视线引向远方,云、星辰与飞鸟共同构成了一幅开阔的天际画面。

在“羽扇扬风暇,瑶琴怅别情”中,诗人通过对扇子和瑶琴的描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最后,“江山飞丽藻,谢朓让前名”,则是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透露了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与自比。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精妙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德佐调梅用,忠输击虏年。

子房推庙略,汉主托兵权。

受命荣中禁,分麾镇左贤。

风生黑山道,星下紫微天。

始愿文经国,俄看武定边。

鬼方尧日远,幕府代云连。

汗马将行矣,卢龙已肃然。

关防驱使节,花月眷离筵。

自忝知音遇,而今感义偏。

泪闻横吹落,心逐去旌悬。

帝念夔能政,时须说济川。

劳还应即尔,朝暮玉墀前。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送刘相公江淮催转运

国用资戎事,臣劳为主忧。

将徵任土贡,更发济川舟。

拥传星还去,过池凤不留。

唯高饮水节,稍浅别家愁。

落叶淮边雨,孤山海上秋。

遥知谢公兴,微月上江楼。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奉陪郭常侍宴浐川山池

掖垣携爱客,胜地赏年光。

向竹过宾馆,寻山到妓堂。

歌声掩金谷,舞态出平阳。

地满簪裾影,花添兰麝香。

莺啼春未老,酒冷日犹长。

安石风流事,须归问省郎。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经李蒙颍阳旧居

同心而早世,天道亦何论。

独有山阳宅,平生永不谖。

青溪引白鸟,流涕吊芳荪。

蔓草入空室,丛篁深毁垣。

旧游还在眼,神理更忘言。

唯见东山月,人亡不去门。

形式: 排律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