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红儿诗(其八十六)

天碧轻纱只六铢,宛如含露透肌肤。

便教汉曲争明媚,应没心情更弄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翻译

天空如碧绿的薄纱只有六铢重,仿佛含着露水穿透肌肤。
即使在汉代的乐曲中也要争奇斗艳,但她却没有心情再玩弄珍珠。

注释

天碧:形容天空碧绿如丝织的轻纱。
六铢:古代重量单位,极轻,此处形容纱的轻薄。
含露:像含着露水,形容清新透明。
透肌肤:穿透肌肤,形象地描绘出轻纱的透明度。
汉曲:指汉代的音乐或歌曲,用来比喻当时的审美标准。
明媚:形容事物鲜明、动人。
心情:指情绪和心境。
弄珠:古代女子的游戏,这里比喻炫耀或卖弄。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虬的《比红儿诗》之八十六。从艺术风格来看,罗虬善长在描绘女性美丽的外貌和内心世界,这首诗亦不例外。

“天碧轻纱只六铢”一句,通过对服饰的精细刻画,展现了女子穿着薄如蟹翼的轻纱衣裳,其质地之轻巧、颜色之淡雅宛若秋水般清澈,仅用六铢来形容其轻盈,显示出诗人对细节的观察和描绘。

“宛如含露透肌肤”接着进一步描写这轻纱衣裳紧贴在女子肌肤上,如同露珠般渗透,增添了一种温润、细腻之感。这里的“宛如”二字,用来形容那份细致与柔美,使人不禁联想到春夜里花间轻露的情景。

后两句“便教汉曲争明媚,应没心情更弄珠”则转而描绘女子内在之美。诗中的“汉曲”,通常指的是古代汉族的乐曲,这里用来比喻女子的音容笑貌,既能与汉曲争艳,也就是说她的风采足以让人忘却音乐的魅力。“应没心情更弄珠”则暗示她对世俗之物如同拾取珍珠般不屑一顾,这里的“应没”,可理解为女子内心的淡泊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服饰和肌肤质感的描绘,再到音容笑貌及内在情操的刻画,勾勒出一个既外在美丽又有着超凡脱俗内心世界的女性形象。罗虬以其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外在之美,更透露出诗人对女性内在美的一种独特感悟和欣赏。

收录诗词(103)

罗虬(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比红儿诗(其八十七)

共嗟含恨向衡阳,方寸花笺寄沈郎。

不似红儿些子貌,当时争得少年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比红儿诗(其八十八)

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比红儿诗(其八十九)

火色樱桃摘得初,仙宫只有世间无。

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口上朱。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比红儿诗(其九十)

宿雨初晴春日长,入帘花气静难忘。

凝情尽日君知否,真似红儿舞袖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