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简夫葆光亭

径草侵芒屩,庭花堕石台。

小亭幽事足,野色向人来。

坐上乌皮几,墙间大瓠罍。

老成无不可,谈笑得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小径上的草已蔓延到芒屩边,庭中的花朵从石台上凋零落下。
小小的亭子里充满隐秘的乐趣,野外的景色自然地向我们走来。
坐在有乌皮装饰的矮桌上,墙边摆放着大瓢和酒壶。
年长的人没有什么不可以,谈笑之间就能享受生活的悠闲。

注释

径草:小径上的草。
侵芒屩:蔓延到芒屩边(芒屩:草鞋)。
庭花:庭中的花朵。
堕石台:凋零落在石台上。
小亭:小小的亭子。
幽事:隐秘的乐趣。
野色:野外的景色。
向人来:自然地向我们走来。
乌皮几:有乌皮装饰的矮桌。
大瓠罍:大瓢和酒壶。
老成:年长的人。
谈笑:谈笑风生。
得徘徊:享受悠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题李简夫葆光亭》。诗人通过描绘径草蔓生、庭花飘落的景象,展现出葆光亭的清幽环境。"径草侵芒屩"形象地描绘了杂草丛生的小径,暗示了人迹罕至的宁静;"庭花堕石台"则写出花朵凋零,落在石台上,更添了几分凄美。

"小亭幽事足"表达了对亭中隐逸生活的满足,"野色向人来"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色的亲近与怡人。诗人坐在乌皮几上,感受到的是岁月沉淀的老成与淡然,墙边的大瓠罍(古代盛酒器)则增添了古朴的气息。

最后两句"老成无不可,谈笑得徘徊",传达出一种老练通达的人生态度,即使在闲谈笑语中,也能体会到人生的况味,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逍遥之感。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体现了苏辙清新淡雅的诗风。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题杜介供奉熙熙堂

门前籍籍草生径,堂上熙熙气吐春。

遮眼图书聊度日,放情丝竹最关身。

年来冯脱乌皮几,客去时乾漉酒巾。

卜筑城中移榜就,休心便作广陵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

五老高闲不入城,开轩肯就史君迎。

坐中莫著闲宾客,物外新成六弟兄。

云气飘浮衣袂举,泉流洒落佩环声。

岌然终日俱无语,静寿相看意自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

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居。

溪上路穷惟画舫,城中客至有罾鱼。

东来只为林泉好,野外从教簿领疏。

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题都昌清隐禅院

北风江上落潮痕,恨不乘舟便到门。

楼观飞翔山断际,松筠阴翳水来源。

升堂猿鸟晨窥坐,乞食帆樯莫绕村。

谁道溪岩许深处,一番行草认元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