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再次胡德昭韵(其三)

曾见尊前此客哉,笑携麈尾拂莓苔。

水边飞雁年年见,湖上新亭日日来。

酹菊醉馀披草坐,探梅吟罢带花回。

北崖尚被刚风隔,笑按匆匆上马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曾经在酒席前见过这样的客人吗?他笑着拿着麈尾拂去莓苔上的尘土。
每年都能在水边看到飞翔的大雁,湖上的新亭子每天都有人来往。
喝完菊花酒后,他披着草坐在那里,吟诵梅花诗后带着花返回。
北边的山崖还被强劲的寒风吹着,他笑着匆匆拿起马杯准备离去。

注释

曾:曾经。
尊:酒杯。
客:客人。
笑:微笑。
麈尾:古人用的拂尘。
莓苔:青苔。
飞雁:大雁。
湖上:湖边。
新亭:新建的亭子。
日日:每天。
酹菊:以酒祭奠菊花。
披草坐:坐在草地上。
探梅:探寻梅花。
带花回:带着花回去。
北崖:北边的山崖。
刚风:强劲的风。
匆匆:急忙。
上马杯:上马前的饮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深情厚谊的情感交流。开篇“曾见尊前此客哉,笑携麈尾拂莓苔”两句,设定了诗人与友人的温馨相遇场景,其中“笑携麈尾拂莓苔”生动地描绘出友人亲切的姿态和自然中的亲昵接触。

随后,“水边飞雁年年见,湖上新亭日日来”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与自然景观变化的感慨。这里的“年年见”和“日日来”,强调了时间的循环性以及诗人对这些美好场景的频繁领略。

接着,“酹菊醉馀披草坐,探梅吟罢带花回”两句,透露出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其中“酹菊醉馀”描绘了诗人饮酒至醉的悠闲情境,而“探梅吟罢带花回”则展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情有独钟,并且在吟咏之后带着梅花返回,体现出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情感联系。

最后,“北崖尚被刚风隔,笑按匆匆上马杯”两句,通过“北崖”、“刚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边塞之地的苍凉氛围。诗人在这里与友人的别离场景中,仍旧保持着一份淡定和从容,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超然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诗人与朋友之间情谊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山中感兴三首(其三)

桃花何夭夭,杨柳何依依。

去年白鸟集,今年黄鹄飞。

昔为江上潮,今为山中云。

江上潮有声,山中云无情。

一年足自念,况复百年长。

但存松柏心,天地真茫茫。

形式: 古风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

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

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感泪纵横发。

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形式: 古风

山中感兴三首(其一)

载酒之东郊,东郊草新绿。

一雨生江波,洲渚失其足。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采芝复采芝,终朝不盈掬。

大风从何来,奇响振空谷。

我马何玄黄,息我西山麓。

形式: 古风

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其十)

环堵尘如屋,累然一故吾。

解衣烘稚虱,匀锁救残须。

坐处心如忘,吟馀眼已枯。

不应留滞久,何日裹籧篨。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