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理卿挽诗(其三)

白首同收召,追随仅一冬。

公由卿出使,我去掖为农。

上节归曾见,携琴愿莫从。

伤心湖水外,石兽倚长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句“白首同收召”,描绘了两位老人共同经历岁月沧桑的情景,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追随仅一冬”一句,点明了两人相伴的时间之短,增加了哀伤的氛围。

“公由卿出使,我去掖为农。”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逝者和挽诗作者的不同生活轨迹。逝者可能因为公务繁忙而远行出使,而作者则选择回归田园生活。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逝者生前的忙碌与贡献,也反映了挽诗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上节归曾见,携琴愿莫从。”这里提到的“上节”可能是某种节日或庆典,暗示了逝者在某个重要时刻与挽诗作者的最后一次相聚。然而,“携琴愿莫从”则表达了挽诗作者未能陪伴逝者一同享受这一美好时光的遗憾,增添了诗中的情感深度。

最后,“伤心湖水外,石兽倚长松。”这两句以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湖水、石兽、长松等意象,既象征着逝者生命的终结,也寓意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思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哀愁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陈判官挽诗

师学亲闻正始音,半生为母欲投簪。

游环璧水成名去,为念珠曹得誉深。

贤比邺侯家有传,达如康节病先吟。

宁需郡幕辞台幕,到死知君铁石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陈府判司令挽诗

大科家世衮传芳,恨不峥嵘翰墨场。

空郁壮图才半刺,合司帝籍便横翔。

官称仅似浔阳白,早慧疑如江夏黄。

曾向掖垣开荐口,眼看埋璧倍嗟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郑令人挽诗

具眼翁求婿,齐眉老耐贫。

年如绛甲子,贤比鲍夫人。

守诫居官舍,持经识幻身。

亲邻恩意厚,谁不泪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陈橘山挽诗(其一)

昔侍先师席,西轩笔研同。

晚为莲社客,私号橘山翁。

内景经谁授,还丹诀自通。

仙班催底急,吟此望方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