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凌云翰的《拟赋桃灯杖(其三)》描绘了一种生活中的雅趣和哲理。诗人以“斜倚弯弯玉一枝”起笔,形象地刻画了桃灯杖的形态,犹如美女的玉臂,既具有观赏性,又富有实用性。"策勋虽小贵逢时",暗示了即使这件物品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恰当的时机下却能发挥重要作用。
接下来,“近床不厌频挑早”,表达了对灯杖的亲近与喜爱,无论何时,只要需要,都愿意早早点亮,体现了它的便利和不可或缺。"开卷宁辞再举迟"则进一步延伸,寓意读书学习时,即使需要多次翻阅,也毫无怨言,强调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乘暗每于贪睡后,生明多在正心时”揭示了灯杖在夜晚和困倦时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寓含了人生的道理:光明往往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而正直的心境则是引导光明的关键。
最后,“独怜映雪囊萤者,如此形容想未知”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勤奋好学、如囊萤映雪般刻苦钻研者的敬佩,他们或许并未意识到自己所持的桃灯杖,其实象征着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坚韧不拔。
整首诗通过桃灯杖这一物象,赞美了勤奋、坚持和适时的价值,富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