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居简的《偈颂一百三十三首》中的第六十二首。诗中以禅宗的智慧和比喻,探讨了人生中的错与对、真与假、面对现实的勇气与逃避之间的关系。
“未发足南方已前”,意指在行动或决定之前,就已经预见到了可能的错误或后果。“早知错了底十有五双”,这里使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了对错误的预知和警觉。“往往当面讳却,不肯承当”,描述了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常常选择回避或否认,不愿意承担责任。“若不将错就错,未免雪上加霜”,指出了一味地责备自己或逃避问题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我者里纂节去处,听他烟棹上瞿塘”,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冷静和智慧,如同在瞿塘峡边等待渡船,不急不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鼓励读者在面对人生的错与对、真与假时,要有勇气直面现实,勇于承担,而不是逃避或否认。同时,也提醒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要保持冷静和智慧,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