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十五首(其二十三)

处世三不遇,放歌归去来。

林卧观太初,悠悠付一杯。

扶摇震云海,三山安在哉。

金丹或可学,他日出尘埃。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在世间遭遇三次不幸,我决定放声歌唱,回归自然。
在林中躺下,欣赏宇宙的起源,一切尽在这一杯中消融。
乘风直上,震撼云海,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又在哪里呢?
或许金丹之道可以学习,有朝一日能超脱尘世的困扰。

注释

世:世间。
遇:遭遇。
放歌:放声歌唱。
归去来:回归。
林卧:在林中躺下。
观:欣赏。
太初:宇宙的起源。
悠悠:长久、深远。
扶摇:乘风直上。
震:震撼。
云海:云层之海。
三山: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金丹:道教修炼的内丹。
或:或许。
可:可以。
学:学习。
出尘埃:超脱尘世。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现实不满和渴望超脱世俗的作品。诗中的“处世三不遇”可能指的是在尘世间难以遇到理想中的人或事,进而引发了诗人归隐山林之意。"放歌归去来"则表明了诗人的决心。

"林卧观太初"一句,通过“林卧”描绘出诗人安逸的生活状态,而“观太初”则是指远古时期,引发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意境。紧接着,“悠悠付一杯”,这里的“悠悠”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心情的淡定,而“付一杯”则可能暗示着诗人在林中品酒,享受这份自在。

"扶摇震云海"这一句,通过“扶摇”和“震云海”,表现了诗人想象中的壮阔景象,似乎是想借助这些自然之物来比喻自己的胸襟磅礴。接着的“三山安在哉”则让人联想到道教中指代仙境或仙山的“三山”,这里诗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渴望到达那份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金丹或可学"一句,直接提及了道家修炼之术中的“金丹”,象征着长生不老和精神上的超拔。最后,“他日出尘埃”则表明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真正地摆脱世俗的羁绊,达到心灵的纯净和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感遇二十五首(其二十二)

微阴兆九地,万木方滋荣。

微霜初可履,回首阳泉冰。

秦王按剑日,丰沛赤精生。

光辉能几时,日中月已升。

达人知其然,居世忘骄矜。

彼哉夸毗子,志气易满盈。

形式: 古风

感遇二十五首(其二十一)

怀王弃屈子,憔悴楚江湄。

终然葬鱼腹,终古耀文词。

千年洛阳客,作赋不无讥。

谓当弃之去,览德乃下之。

君臣本大伦,当以恩义持。

如皆轻合散,是与涂人夷。

灵均岂愿沉,深意实在兹。

傅怀终泣死,何亦拳拳为。

形式: 古风

感遇二十五首(其二十)

治疾弭灵药,爽然疾有瘳。

因兹涉方书,仙圣或可求。

岂疾乃可治,而生不可留。

吾将飞五金,息驾于蓬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感遇二十五首(其十九)

众圣演世教,金仙独圆成。

徒缘异形范,乃复遭讥评。

幽居览物化,且复究吾形。

捐书守寂寞,万化归无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