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泐潭化主往泉南

马驹霜蹄疾如电,过处千人万人见。

于中有个见得亲,也似不虚行一转。

古来佛国号漳泉,此去逢人呈旧面。

不须更拣亲与疏,是有是无都一串。

看看激起南海波,流入西江为瀚漫。

江西老宿问空生,但道而今成老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马蹄飞速奔驰的场景,展现了速度与力量之美。诗人通过“霜蹄”、“电”等形象化的词语,将马匹的速度感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马蹄踏过地面时的震撼力。同时,诗中“过处千人万人见”一句,不仅强调了马匹速度之快,也暗示了其影响力之广,无论何处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思考:“于中有个见得亲,也似不虚行一转。”这句话意在探讨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提出即使在快速的行动中,也能找到真正亲近和理解的事物,这并非虚度光阴,而是有意义的旅程。这种观点富有深意,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佛法的探讨,提到了“佛国”和“漳泉”,暗示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厚理解。通过“逢人呈旧面”这一句,诗人表达了佛法的普适性和恒久性,即无论何时何地,佛法都能给人带来正面的影响,如同老友重逢,带来温暖和安慰。

最后,“看看激起南海波,流入西江为瀚漫”两句,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佛法的传播和影响,如同波浪般扩散,最终汇入广阔的江河,象征着佛法的深远影响和广泛传播。这种比喻既展现了佛法的宏大与包容,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传播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融合了自然景观、生活哲理和宗教信仰,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关于速度、价值、人际关系以及佛法传播的多重主题,是一首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通功二化士造大际藏经

大经本无文,唐梵错翻译。

瞿昙宣一字,至今犹未毕。

历世痴圣人,出头竞分析。

要使其光明,转见黑似漆。

若入衲僧手,自是不费力。

拈出大际山,般若波罗蜜。

形式: 古风

送茶头并化士(其一)

四海建溪茶,古今人所重。

惟有禅家流,端的得受用。

风穴出送行,香严用原梦。

古佛老赵州,到与不到共。

今者披秀翁,又作如是供。

阶也分化权,空生与之颂。

但得出处真,一用一切用。

形式: 古风

送茶头并化士(其二)

物以甘柔趋所嗜,茶独森严正其味。

老僧得之其梦圆,张喉引喙欲谈禅。

小僧得之忘百虑,挑囊直入茶山去。

僧无老少俱喜茶,问讯武夷仙子家。

待我明年春睡醒,借尔郝源作茶鼎。

形式: 古风

送茶头并化士(其三)

三昧酒,吃便醉,坐禅时,只瞌睡。

轻轻未可悚动渠,送上茶山渠自会。

见张三,逢李四,把得便行果灵利。

一枝春信有来由,六出飞花不相类。

到秀峰,真得地,四方老衲如云至。

跨著三门酌一杯,换却眼睛拈却鼻。

铁面老禅今健否,家居道旧想安然。

饭香苦忆伊蒲馔,井冽还思甘露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