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宣义英公

书札精奇已换鹅,仍闻依旧卧烟萝。

诗成万首犹嫌少,酒饮千钟不怕多。

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

知师收拾南归去,为忆渔人唱楚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书信的字迹精美如同换来了鹅毛笔,听说你依然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中。
即使写下了成千上万首诗,你还是觉得不够,畅饮千杯酒也不觉多余。
夜晚,乡间的寺庙在云梦月色下开放,你的石屋静锁着洞庭湖的波光。
我知道你要回到南方,只为了怀念那渔人的楚歌声。

注释

书札:书信。
精奇:精美。
换鹅:比喻字迹优美。
烟萝:云雾缭绕的山林。
诗成:写诗完成。
万首:成千上万。
嫌少:觉得不够。
乡寺:乡村寺庙。
云梦月:云梦之地的月亮。
石房:石屋。
洞庭波:洞庭湖的波光。
收拾:准备。
南归:向南返回。
渔人:渔夫。
唱楚歌:怀念楚地的歌谣。

鉴赏

这首诗是何承裕在唐末宋初时期创作的,题为《寄宣义英公》。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文采生活的情景。

“书札精奇已换鹅,仍闻依旧卧烟萝。”开篇两句,诗人通过书信与鹅的交换,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卧烟萝”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给人以超然物外的美感。

“诗成万首犹嫌少,酒饮千钟不怕多。”这里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万首诗作并不能满足其创作欲望,对美酒的享受也表现出一种不羁自由的生活态度。

“乡寺夜开云梦月,石房寒锁洞庭波。”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夜晚的景象,乡间寺庙在夜色中打开了通向梦境的门扉,而石室之中则是被寒冷所围困,与外界隔绝,只剩下洞庭湖的波涛声相伴。

“知师收拾南归去,为忆渔人唱楚歌。”诗尾两句,诗人提到了一位师傅即将南行返乡,同时也唤起了对渔人的怀念,以及那悠扬的楚辞之声。这里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离别愁绪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文学艺术的无限热爱。

收录诗词(2)

何承裕(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公禅老游宴

不学参禅不学文,百年知乐任天真。

曾闻神定踰三日,疑是今生再世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题寿师塔南轩

焚修六七龄,内外已圆成。

教相论因果,冥心契死生。

纸窗应自白,花砌本无情。

燕坐观浮世,谁非走利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横塘道中

一舸凌风去,萦纡几度村。

水清鱼引子,田美稻生孙。

山近尘埃远,秋晴枕席温。

悠悠迷处所,疑是武陵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大涤洞天留题

仙窟访龙君,开奁炷室薰。

洞中天地别,物外圣凡分。

古井流金水,空山锁白云。

步虚声杳杳,疑向碧霄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