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尉兴龙之海丰任

书味无穷得属厌,待瓜六载不辞淹。

乃心雅欲亲诸老,初筮惟知守一廉。

毋纵弯弓猎鸡犬,谨防暴客起鱼盐。

同乡同姓钟情处,酌别中秋吸玉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翻译

沉浸在书香中不愿离开,等待六年的光阴也不觉得漫长。
心中渴望亲近各位长者,初次卜卦只知坚守廉洁之道。
不要随意拉弓射杀家禽,警惕强盗可能因争夺鱼盐而起。
对于同乡同姓之人,中秋之际更显深情厚谊,举杯共饮,如同吸食月中的玉兔清辉。

注释

书味:读书的乐趣。
厌:满足,不愿离去。
瓜六载:六年时间。
淹:长久,耽误。
雅欲:高尚的愿望。
诸老:众多的长者。
初筮:初次占卜。
一廉:廉洁的品行。
纵:随意。
弯弓:拉弓。
猎鸡犬:射杀家禽。
暴客:强盗。
鱼盐:鱼和盐,代指生活必需品。
同乡同姓:同乡且同姓的人。
钟情:深厚的感情。
酌别:举杯告别。
中秋:中秋节。
玉蟾:月亮,这里借指美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对待学问的态度和个人生活的情趣。"书味无穷得属厌,待瓜六载不辞淹"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籍的无限喜爱,即使等待知识如同等待瓜果成熟般长久,也不感到厌倦。这种对学问的执着和耐心,是古代士子修身养性的重要态度。

接着,"乃心雅欲亲诸老,初筮惟知守一廉"则透露了诗人对待朋友和长者的尊重之情,以及对自己的要求谨慎,只求做到清廉。这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古代士人交友接物的一大原则。

在生活上,诗人并非严肃无趣。"毋纵弯弓猎鸡犬,谨防暴客起鱼盐"展示了他即使在田野狩猎的乐趣中,也保持着谨慎和克制,不会任意放纵,更不会因小利而忘记警惕。这反映出诗人生活中的节制与平衡。

最后,"同乡同姓钟情处,酌别中秋吸玉蟾"则是对亲情和乡土之情的表达。在中秋佳节,与同乡同族共聚一堂,举杯畅饮,感受着家国的温馨。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喜悦,也是整个社会对于家庭、乡愍价值观的肯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学问、交往、生活和情感上的多面性,以及他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200)

李昴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李路钤万入京

运厄南州暴吏专,鹖冠却有好官员。

捕猺怕损平人命,制锦尽除常例钱。

枘凿一言辞辟郡,胸襟三略合筹边。

景文匹马长相过,我愧才非玉局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连推黄端简赴班

别我谷之盘,今谁似二难。

西江诗种好,南斗剑光寒。

千里依莲重,三年食檗安。

头班人品称,春意暖征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陈大雷试太学

裹粮数千里,贾勇万人场。

庾岭琴书去,桥门姓字香。

有司应眼具,喜气已眉黄。

践履宜天相,时文况所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郑雪屋归里

征衣点落红,君去与春同。

贫到归时见,吟多醉后工。

不应冠尚鹖,自许气如虹。

急著看山眼,飞帆吸快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