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外堂

因依置屋偏,旧是栖鹄地。

杂花挟径深,竹树交柯际。

古人谋适野,放浪聊自肆。

谁识郡斋边,斯堂眇尘世。

形式: 古风

翻译

因为喜欢这里偏僻宁静,所以建屋居住,这里曾是鸿雁栖息之地。
小路两侧杂花丛生,竹林树木交错,枝叶相接。
古人追求在野外享受自然,随意生活,无拘无束。
谁知道在这郡守官署旁边,这小堂却仿佛远离尘世喧嚣。

注释

因依:因为。
置屋:建造房屋。
偏:偏远。
栖鹄地:鸿雁栖息的地方。
杂花:各种野花。
挟径深:夹道而生,深入小径。
竹树交柯:竹子和树木的枝叶交错。
际:交接处。
古人谋适野:古人向往在野外生活。
放浪:无拘无束。
聊自肆:随意享受。
郡斋:郡守官署。
斯堂:这小堂。
眇尘世:超脱尘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因依置屋偏,旧是栖鹄地”两句,通过“因依”二字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顺应和融入,“栖鹄”则喻指隐逸之士,表明诗人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的生活。

接着“杂花挟径深,竹树交柯际”写景中,通过“杂花”、“竹树”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丰富多彩的自然氛围。这里的“径”和“际”,不仅是路径和界限的物理意义,更有隐喻诗人生活状态的边界,即远离尘世的自在。

“古人谋适野,放浪聊自肆”两句,则通过对古人的引用,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自在、不为世俗所羁绊的情怀。“谋适野”意味着寻找心灵的归宿,“放浪”则是对自我本性的释放和享受。

最后“谁识郡斋边,斯堂眇尘世”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隐逸生活选择的自信和满足。这里的“斯堂”,即是指诗人自己的居所,而“眇尘世”则意味着超越了世俗的纷争和尘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清净与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怀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早行

平湖望不极,天垂作周遭。

今朝春风暴,涟漪生微涛。

高杨明远村,黄花点青皋。

可验去人远,乌鸢低作巢。

老年无戏事,即此当游遨。

浮舟不知远,但觉白日高。

烟中何处寺,孤塔冠山椒。

形式: 古风

次韵王倅大梵寺山亭夜雨

溪山含变态,可玩不可说。

西岭澹斜晖,前山明积雪。

潭空游鳞出,景晏飞鸟绝。

远屿上孤烟,平沙散疏樾。

天涯一尊酒,草草堂上设。

觞咏寄高爽,对此清夜月。

但使息营营,宁论醉兀兀。

寓兴合一篇,亡书谢三箧。

形式: 古风

约人泛舟

前旬小雨飞廉纤,今旬夜雨声满檐。

高原草青花欲消,幽人意与春萧条。

四山不复见桃李,开到梨花春有几。

似闻城下野水生,正好浮舟烟雨里。

形式: 古风

老罢

满谷千千万万红,含情一一待春风。

难将朽质争娟好,拚却轮囷似老松。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