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竺鍊师

姓疑乾竺古先生,霞外幽栖近四明。

履斗星移冠剑影,步虚风引佩环声。

蕊宫夜唤青鸾降,花洞朝骑白鹿行。

长使芝童看药灶,为耽琼液过蓬瀛。

鹤传仙语归华表,鱼寄丹书上赤城。

怪石醉中拈笔画,险棋静里按图争。

玉桃窃惯慵留种,瑶草寻多尽识名。

缩地日携龙作杖,卧云时约凤吹笙。

海边定与安期遇,关上当逢尹喜迎。

我本翠寒山道士,相随便欲采黄精。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姓氏疑似古代仙人乾竺先生,他隐居在霞光之外靠近四明山。
脚踏星辰移动,头戴冠剑的影子随风摇曳,步行时风中传来佩环的轻响。
夜晚在蕊宫呼唤青鸾降临,早晨骑着白鹿在花洞间穿行。
常常让小童守着药炉,沉迷于仙液,渴望游历蓬莱仙境和瀛洲。
仙鹤带来仙人的言语回归华表,鱼儿传递丹书至赤城高处。
醉酒时随手在怪石上挥毫泼墨,静心时则按图下棋争胜。
偷摘玉桃已成习惯,懒得留下种子,寻找瑶草时对各种品种了如指掌。
每日行走如缩地成寸,有时携龙杖遨游,卧云时凤笙相伴。
期待在海边遇见仙人安期,过关时尹喜会热情迎接。
我本是翠寒山的道士,随性而行,只想采摘黄精以求长生。

注释

乾竺:古代仙人的姓氏。
四明:四明山。
履斗:踏着星辰。
步虚:步行在空灵之地。
蕊宫:仙宫。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
蓬瀛:蓬莱和瀛洲,神话中的仙岛。
华表:古代的木质路标,象征仙境。
丹书:神秘的文书。
赤城:道教中的仙山。
玉桃:仙桃。
瑶草:珍贵的草药。
凤吹笙:凤鸟吹奏的笙乐。
安期:传说中的仙人。
尹喜:《列仙传》中的仙人。
黄精:一种药草,被认为能延年益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与名为竺乾竺的先生相遇并赠送礼物的情景。诗中充满了仙境和神话色彩,展示了作者对道家文化的深厚理解和向往。

“姓疑乾竺古先生,霞外幽栖近四明。”开篇即以神秘之笔描绘出一位隐居高士,他的姓氏如同天上星辰般难以捉摸,而他的住所则位于云霞之外,与世隔绝。

“履斗星移冠剑影,步虚风引佩环声。”这里描述了道士与先生共同漫步于星辰之下,他们的动作轻盈,如同踏在流转的星河之上。他们头戴仙剑,其光辉映照在额头,而佩带随着微风发出清脆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超脱凡尘的氛围。

“蕊宫夜唤青鸾降,花洞朝骑白鹿行。”诗人借用神话中的瑰宫和仙兽来形容道士与先生之间的交流。他们在夜晚呼唤青鸟降临,而清晨则乘坐白鹿穿梭于花间的小径。

“长使芝童看药灶,为耽琼液过蓬瀛。”这两句表达了对仙丹妙药的追求和对生命之源的探索。道士让年幼的仙童观察着药物的煎熬过程,显示出对长生不老之术的渴望。

“鹤传仙语归华表,鱼寄丹书上赤城。”这里诗人通过鹤鸟传递仙人的语言和鱼儿携带丹书的意象,描绘了一种神秘而又美好的信息交流方式。

“怪石醉中拈笔画,险棋静里按图争。”这两句则表现了道士与先生在自然奇观中进行诗书画艺的创作和游戏,他们或醉酒挥洒笔墨,或沉浸于棋局之中,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

“玉桃窃惯慵留种,瑶草寻多尽识名。”这两句通过对玉桃和瑶草的描写,表达了对仙果灵草的喜爱以及对它们的深入了解。道士不仅珍视这些奇异之物,还能够辨认其种类。

“缩地日携龙作杖,卧云时约凤吹笙。”诗人这里借用了缩地成寸和携龙作杖等神话元素,描绘了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仙境生活。道士与先生或是在白日携带着龙形法器,或是静卧于云端约请凤凰吹奏仙乐。

“海边定与安期遇,关上当逢尹喜迎。”这两句通过设定海边和山关的相遇场景,表现了道士对于再次与先生相会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我本翠寒山道士,相随便欲采黄精。”结尾处,诗人自称是翠寒山中的一位道士,并表达了跟随竺乾竺先生并希望能够采摘到仙界中的黄精,进一步强化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风光、神奇生物以及道家修炼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66)

宋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字:子虚
  • 籍贯:元平江路

相关古诗词

赠皖山道士

世人曾不识,头带树皮冠。

閒种药来卖,醉将琴去弹。

鹤衔仙果下,猿窃玉书看。

莫服丹砂好,恐师生羽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墨梅寄因上人

梦觉霜林随月,眼肯野水浮枝。

横玉不吹春去,断缣间写相思。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墨梅寄因上人(其一)

寒枝香在天外,疏花影流水中。

梨云夜深清梦,草玄笔底春风。

形式: 六言诗 押[东]韵

乌夜啼

露华洗天天堕水,烛光烧云半空紫。

西施夜醉芙蓉洲,金丝玉簧咽清秋。

鼙鼓鞭月行春雷,洞房花梦酣不回。

宫中夜夜啼栖乌,美人日日歌吴歈。

吴王国破歌声绝,鬼火青荧生碧血。

千年坏冢耕狐兔,乌衔纸钱挂枯树。

髑髅无语满眼泥,曾见吴王歌舞时。

乌夜啼,啼为谁。

身前欢乐身后悲,空留瑟怨传相思。

乌夜啼,啼别离。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