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公挽辞(其二)

贰车登第日,秉轴盖棺时。

未掩西陵土,先埋上相碑。

白麻人已化,黄壤客空悲。

岁晚林间趣,归侯想恨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裳为王岐公所作的挽辞之一,通过对王岐公生前功绩与身后哀荣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杰出人物的深切缅怀和惋惜之情。

首句“贰车登第日”,以“贰车”代指王岐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登科及第的荣耀时刻。这不仅展现了他个人才华的卓越,也预示了他未来在政治舞台上的辉煌成就。

接着,“秉轴盖棺时”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轴”与“棺”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王岐公从权力的巅峰走向生命的终结的过程。这一转折既突出了他一生的辉煌与贡献,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有限性。

“未掩西陵土,先埋上相碑。”这两句通过对比“未掩之土”与“先埋之碑”,生动地展现了王岐公去世后,他的功绩与名声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永久铭记。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

“白麻人已化,黄壤客空悲。”这里运用了“白麻”与“黄壤”的意象,分别象征着逝者与生者的不同境遇。白麻通常用于丧事,而黄壤则代表了土地,象征着生命的归宿。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生者面对死亡时的无力感与悲伤。

最后,“岁晚林间趣,归侯想恨迟。”这两句通过描绘岁末林间的宁静景象,寄托了对逝者的思念与遗憾。这里的“归侯”可能是指王岐公,也可能是诗人自己,表达了对未能及时表达敬仰与感激之情的后悔与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以深情的笔触,回顾了王岐公的一生,赞美了他的功绩,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哀而不伤、深沉而庄重的情感氛围,使得这首挽辞成为对王岐公及其时代精神的深刻纪念。

收录诗词(724)

黄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 字:勉仲
  • 籍贯:延平(今福建南平)
  • 生卒年:1044-1130

相关古诗词

王岐公挽辞(其三)

鼎味难求和,龙髯忽许攀。

应随先帝仗,已立太师班。

人散沙堤悄,恩收客馆閒。

风神岩兢秀,千古画图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王岐公挽辞(其四)

富贵风波静,文章态度清。

有缘登相府,无日出都城。

彝鼎垂行止,金珠照死生。

百年留不住,广阜暮烟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秦国夫人挽辞(其一)

三封皆大国,一子已重金。

位到西枢重,春归寸草深。

荣华缘忽断,寂寞路难寻。

愁入韦沟境,回头月满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秦国夫人挽辞(其二)

偕老人惆怅,秋深雁独哀。

西风何处问,北首几时回。

白日晞朝露,黄埃掩夜台。

已辞班第一,内殿不须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