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夜非关月,舞风也自香。
著花能许细,落子不多长。
玉糁开犹半,金须撚更强。
得秋何恨晚,映暑却生凉。
这是一首描绘秋季橘花之美的诗句,充满了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表达。开篇“不夜非关月,舞风也自香”一句,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夜晚中没有明显月光,但橘花仍在微风中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不仅描绘了橘花的美丽,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和欣赏。
“著花能许细,落子不多长”两句,进一步刻画了橘花的生长状态。这里的“著花”指的是橘花已经开放,而“落子”则是指果实成熟后自然脱落。诗人通过对比鲜花与果实的大小和数量,展示了秋日橘树上的丰硕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生长、繁殖的生命力。
接着,“玉糁开犹半,金须撚更强”一句,形象地将橘花比喻为“玉糁”,而未完全开放的状态则是“犹半”。这里的“金须”指的是橘树上的枝条,而“撚更强”则表达了这些枝条在秋风中更加坚韧和有力的感觉。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赋予了橘花一种高贵而不屈的生命态度。
最后,“得秋何恨晚,映暑却生凉”一句,则是从季节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喜悦。这里的“得秋”意味着收获,而“何恨晚”则是在说没有必要为秋天来得迟缓感到懊恼,因为它带来了凉爽的气息,消除了夏日的炎热。这不仅是对自然季节变化的一种肯定,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生命和时间流逝的豁达态度。
总体来说,这组诗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形象,将橘花在秋天的独特美丽与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好、生命力的深刻感悟。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花净何须艳,林深不隔香。
初闻无处觅,小摘莫令长。
春落秋仍发,梅兼雪未强。
缥瓷汲寒甃,浅浸一枝凉。
夜气凉于水,高斋可当楼。
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
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
宿有青霞愿,惟应白鹭知。
风烟聊晚望,山水入秋宜。
老里还多病,贫中却剩诗。
浪愁馀热在,会自有凉时。
随分哦诗足散愁,老怀何用更冥搜。
聿来胥宇蚁移穴,无以为家燕入秋。
盖世功名吹剑首,平生忧患淅矛头。
从今归去便归去,未到无颜见白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