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天觉进喜雪

万马天街听启关,晓光佳气泼人寰。

春生殿阁玲珑外,秀发园林顷刻间。

为瑞欢声浮动植,争妍诗句丽江山。

从教飞上朱蓝袂,点缀彤墀玉笋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大雪初降时的壮观景象与喜悦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花飘落的美丽与祥和,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欢愉之情。

首句“万马天街听启关,晓光佳气泼人寰”,以“万马”喻指众多的人群,形象地描绘了清晨时分,人们在天街上迎接新一天的景象。而“晓光佳气泼人寰”则通过“晓光”和“佳气”两个意象,渲染出一种清新、祥和的氛围,仿佛晨光与美好的气息洒满了人间。

接着,“春生殿阁玲珑外,秀发园林顷刻间”,将视线转向宫殿与园林,通过“春生”二字,巧妙地将春天的生机与大雪后的清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生命力。同时,“玲珑”与“顷刻间”的运用,既描绘了雪后景致的精致与迅速变化,也暗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为瑞欢声浮动植,争妍诗句丽江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大雪视为吉祥之兆,不仅带来了人们的欢声笑语,也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得山河更加美丽。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体现了文人墨客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

最后,“从教飞上朱蓝袂,点缀彤墀玉笋班”,以“朱蓝袂”和“彤墀玉笋班”这样的服饰细节,象征着官员们的华贵与庄严,同时也寓意着大雪覆盖下的万物皆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与色彩。这一句不仅描绘了雪后景象的和谐与统一,也寄托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雪初降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别天觉左丞

童颊清光已浑圆,共惊玉骨解藏年。

庵中篆缕长凝帐,门外云涛欲际天。

道眼从来无异见,微踪何幸预谈禅。

新诗满箧江南去,又作丛林盛事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李德茂家有磈石如匡山双剑峰求诗

胸次能藏大千界,掌中笑看小重山。

飞来华岳一峰失,幻出匡庐双剑閒。

偶触篆烟云点缀,戏浇砚滴瀑潺颜。

莫将道眼生分别,随意聊安几案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余昔居百丈元夕有诗后十年是夕过京师期子因不至

北游烂熳看并川,重到皇州及上元。

灯火风光记前事,管弦音节试新翻。

期人不至情如海,穿市归来月满轩。

忽忆寒岩曾独宿,雪窗残夜一声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都下送僧归闽

汴水悠悠去不回,绿波垂柳眼初开。

日边无意事迎送,海畔有山归去来。

白却人头忙日月,缁飘山衲乱风埃。

此行若到忘情处,拂石猿声后夜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