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右地接龟沙,中朝任虎牙。

然明方改俗,去病不为家。

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朔风摇汉鼓,边马思胡笳。

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

当看劳还日,及此御沟花。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翻译

军队驻扎在龟兹和沙州之间,中央朝廷倚重勇猛将领。
然而皇帝决心改革习俗,像霍去病一样不恋家眷。
礼仪盛大,军队威武出塞,展现出华美的阵容。
北风吹动战鼓,边疆的马匹思念胡笳的乐声。
旗帜整齐,无人敢挑战正道,头盔高耸,象征警惕邪恶势力。
期待着凯旋归来的日子,那时正值御沟花开之时。

注释

右地:指西域之地。
龟沙:龟兹和沙州的合称,泛指边疆地区。
虎牙:比喻勇猛将领。
然明:皇帝的明智。
去病:霍去病,古代名将。
军容:军队的仪态和阵容。
朔风:北方寒冷的风。
汉鼓:汉代的战鼓。
胡笳:中国古代的一种管乐器,此处可能象征异域文化。
旗合:旗帜整齐。
邀正:挑战正道。
冠危:头盔高耸,象征警戒。
御沟花:皇宫附近的花朵,寓意美好的归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塞的生活场景,语言雄浑,意境辽阔。开篇“右地接龟沙,中朝任虎牙”两句,设定了边疆的地理特征和将领的勇猛形象。“然明方改俗,去病不为家”表达了将军在边关整肃风纪、革除陋习的决心和担当。

“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两句,展示了军队的威仪和将领的仪式活动,以及军队的英姿飒爽。“朔风摇汉鼓,边马思胡笳”则描绘了边疆的萧瑟氛围和战马对远方胡地的思念。

“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两句,暗示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将领在战斗中的警觉与挑战。最后,“当看劳还日,及此御沟花”表达了将军对和平到来的期待,以及在边关艰苦条件下仍不忘赏析自然之美的情操。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将士们英勇坚守边疆、怀念家国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边塞文化和军事生活的独特风貌。

收录诗词(103)

苏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 字:廷硕
  • 籍贯: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
  • 生卒年:670年-727年

相关古诗词

利州北佛龛前重于去岁题处作

重岩载看美,分塔起层标。

蜀守经涂处,巴人作礼朝。

地疑三界出,空是六尘销。

卧石铺苍藓,行塍覆绿条。

岁年书有记,非为学题桥。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闲园即事寄韦侍郎

结庐东城下,直望江南山。

青霭远相接,白云来复还。

拂筵红藓上,开幔绿条间。

物应春偏好,情忘趣转闲。

宪臣饶美度,联事惜徂颜。

有酒空盈酌,高车不可攀。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恻矣南邻问,冥然东岱幽。

里闬宁相杵,朝叹忽迁舟。

君心惟伯仲,吾人复款游。

对连时亦早,交喜岁才周。

序发扶阳赠,文因司寇酬。

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

卧疾无三吊,居闲有百忧。

振风吟鼓夕,明月照帷秋。

藓驳题诗馆,杨疏奏伎楼。

共将歌笑叹,转为弟兄留。

感物存如梦,观生去若浮。

余非忘情者,雪涕报林丘。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奉和马常侍寺中之作

怨暑时云谢,愆阳泽暂偏。

鼎陈从祀日,钥动问刑年。

绛服龙雩寝,玄冠马使旋。

作霖期傅说,为旱听周宣。

河岳阴符启,星辰暗檄传。

浮凉吹景气,飞动洒空烟。

飒飒将秋近,沈沈与暝连。

分湍泾水石,合颖雍州田。

德施超三五,文雄赋十千。

及斯何以乐,明主敬人天。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