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别施八评事

三年守庐次,两回来涧边。

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

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三年来守庐居,两次来到涧水边。
我喜爱池塘边钓鱼的乐趣,靠近竹林见到的人都显得贤良。
今日我西行的日子,恰逢你在此隐居的时光。
再次驾车马离去,却惊扰了栖息的野鸥睡眠。

注释

三年:历时三年。
庐:简陋的房屋,这里指隐居之处。
涧边:山涧旁边。
临塘:面对池塘。
鱼乐:钓鱼的乐趣。
近竹:靠近竹林。
见人贤:看见人都觉得他们贤能。
西归:向西返回。
小隐年:小小的隐居生活。
重:再次。
车马:车辆和马匹。
野鸥:野生的鸥鸟。
眠:睡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别施八评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施八在石子涧的告别场景。首句“三年守庐次,两来回涧边”表达了诗人在此地与施八共度的时光,三年间多次来访,对涧边景色和友情印象深刻。接下来的“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通过描绘喜爱塘边游鱼和欣赏竹林中贤者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赞赏。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点明了诗人即将离开,而施八正过着隐居生活,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以车马远行惊扰了栖息的野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以及对宁静环境的留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细节和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诗的平淡而深沉之美。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

春滩尚可涉,不惜溅衣裾。

古寺入深树,野泉鸣暗渠。

酒杯参茗具,山蕨间盘蔬。

落日还城郭,人方带月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与仲文子华陪观新水硙

湖壖此兴硙,许俗见仍稀。

激射聊因势,回环岂息机。

水如岩下过,人悟雪中归。

坐想韩夫子,心应不道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与浔阳舍弟别

昭亭潭上水,下与九江通。

去客解轻舸,落潮乘顺风。

回头迷远树,没背见飞鸿。

寂寞还蓬巷,桓彝宅近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与夏侯绎张唐民游蜀冈大明寺

秋叶已多蠹,古原看更荒。

废城无马入,破冢有狐藏。

寒日稍清迥,寒山分漭苍。

田衣指白水,此下是雷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