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年守庐次,两回来涧边。
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
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下赤山岭过渡至石子涧别施八评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施八在石子涧的告别场景。首句“三年守庐次,两来回涧边”表达了诗人在此地与施八共度的时光,三年间多次来访,对涧边景色和友情印象深刻。接下来的“临塘爱鱼乐,近竹见人贤”通过描绘喜爱塘边游鱼和欣赏竹林中贤者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的赞赏。
“今我西归日,逢君小隐年”点明了诗人即将离开,而施八正过着隐居生活,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重将车马去,惊起野鸥眠”,以车马远行惊扰了栖息的野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不舍以及对宁静环境的留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细节和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诗的平淡而深沉之美。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春滩尚可涉,不惜溅衣裾。
古寺入深树,野泉鸣暗渠。
酒杯参茗具,山蕨间盘蔬。
落日还城郭,人方带月锄。
湖壖此兴硙,许俗见仍稀。
激射聊因势,回环岂息机。
水如岩下过,人悟雪中归。
坐想韩夫子,心应不道非。
昭亭潭上水,下与九江通。
去客解轻舸,落潮乘顺风。
回头迷远树,没背见飞鸿。
寂寞还蓬巷,桓彝宅近东。
秋叶已多蠹,古原看更荒。
废城无马入,破冢有狐藏。
寒日稍清迥,寒山分漭苍。
田衣指白水,此下是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