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周道直如矢,亡羊古无有。
利欲蚀本心,眼花大如斗。
适燕南其辕,之越乃北走。
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挂口。
一恸激流俗,新荑发枯朽。
斯人向千载,此意谁复剖。
问津非名楼,端以觉蒙蔀。
这首诗以"问津楼"为题,通过比喻和叙事,表达了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深刻洞察。首句"周道直如矢"描绘出大道笔直,如同射出的箭矢,寓意人生道路应直行无偏。然而,接下来的"亡羊古无有"暗示了现实中人们容易迷失方向,被利益欲望所蒙蔽。
"利欲蚀本心,眼花大如斗"进一步揭示了欲望如何侵蚀人的初心,使人心浮气躁,看不清事物本质。诗人以驾车失道为例,"适燕南其辕,之越乃北走",形象地说明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可能偏离初衷,甚至南辕北辙。
诗人接着提到阮籍,以他的超然态度来对比,"四海阮嗣宗,臧否不挂口",赞扬阮籍不轻易评价他人,保持独立的人格。然而,这样的清醒在世俗中却难以被理解,"一恸激流俗,新荑发枯朽",感叹世风日下,连新生的力量也显得无力。
最后两句"斯人向千载,此意谁复剖"表达诗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敬仰,以及对后世能否理解这种深意的忧虑。"问津非名楼,端以觉蒙蔀",诗人认为真正的醒觉并非来自华丽的名楼,而是源于内心的洞察与觉醒,以此结尾,深化了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批评了社会的功利风气,推崇淡泊名利、坚守本心的精神,具有鲜明的道德教化意味。
不详
飘风不崇朝,骤雨不终日。
清寒入絺绤,御袷有馀郁。
天时不能调,人事那可必。
清灯耿孤窗,万籁助飗飘。
忧愁从中来,起坐发屡栉。
丈夫属有念,功名乃馀物。
突兀万间屋,此意何时毕。
长吟答寒螀,四壁转萧瑟。
树蕙馀百亩,艺兰当路岐。
清风一披拂,香气无不之。
纫为楚累佩,辱我幽靓姿。
小草生涧底,雨露无恩私。
不入儿女玩,岁晚得自持。
所以古君子,清德畏人知。
飞甍郁峥嵘,万井交错综。
俯仰各有则,静以御群动。
平时心匠微,斤斧袖不用。
少施见其馀,规画已惊众。
姬公昔营洛,道德作梁栋。
东家有馀材,凤衰无复梦。
帝方议明堂,行矣与君共。
胡床倚春风,池亭自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