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吟

切玉如泥剑不虚,谁知世上有昆吾。

能言未是真男子,善处方名大丈夫。

士老林泉诚所愿,民填沟壑谅何辜。

然非我事我心恻,珍重羲皇一卷书。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剑切玉石如同泥土般轻易,世人却不知何处有昆吾这样的宝地。
能言善辩并不足以为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大丈夫在于恰当的行动和决策。
读书人渴望隐居山林,百姓却困苦不堪,这并非他们的过错。
虽然这不是我力所能及之事,但我的心为此感到痛惜,珍视羲皇留下的典籍。

注释

昆吾:古代传说中的美玉产地。
能言未是真男子:能言善辩不是衡量男子汉的标准。
士老林泉:读书人向往的隐居生活。
民填沟壑:形容百姓生活困苦,陷入困境。

鉴赏

这首诗名为《感事吟》,作者是宋代的邵雍。诗中以剑喻人,"切玉如泥剑不虚"形象地描绘出一把锋利无比的剑,暗示主人公具有过人的才华和锐气。接着,诗人强调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口才("能言未是真男子"),更要有实际的行动和智慧("善处方名大丈夫"),即通过实际行动来造福社会。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认为读书人应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士老林泉诚所愿"),同时也揭示了对百姓困苦生活的深深忧虑("民填沟壑谅何辜")。最后,诗人虽然感叹自己无法改变现实,但内心仍珍视知识和学问("然非我事我心恻,珍重羲皇一卷书"),体现出他的责任感和对文化的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展现了邵雍深沉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感事吟

君子小人正相反,上智下愚诚不移。

冶葛根非连灵芝,奈何生与天地齐。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事吟

芝兰种不荣,荆棘剪不去。

二者无奈何,徘徊岁将暮。

形式: 古风

游天寿山明陵

行舆走荦确,远树藏蛟螭。

森然石立仗,见兹长陵碑。

沧桑虽亦速,园寝能生悲。

颓檐落鼠子,苍松低草蕤。

永陵自恢张,碝石存圮基。

怀哉望思陵,已矣王气衰。

诸陵制何如,详诵昆山诗。

陵卫樵忘归,监马犁行疲。

帝王何足慕,春尽西陵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感事吟

古人不见面,止可观其心。

其心固无他,而多顾义深。

今人不见心,止可观其面。

其面顾无他,而多顾利浅。

顾义则利人,顾利则害民。

利人与害民,而卒反其身。

其身幸而免,亦须殃子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