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处生春早,春生江路中。
雨移临浦市,晴候过湖风。
芦笋锥犹短,凌澌玉渐融。
数宗船载足,商妇两眉丛。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江景的美丽,通过对春天到来的描述,以及自然环境和人事活动的交织,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何处生春早,春生江路中。” 这两句设问式地探寻春天的源头,并给出了答案——春天在江路之中悄然生成,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界生命力旺盛的赞美和期待。
“雨移临浦市,晴候过湖风。” 这两句分别描写了雨后的湿润与晴空下的清新,通过对气象变化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观感受。
“芦笋锥犹短,凌澌玉渐融。” 这两句则聚焦于早春时节中植物的萌发与冰雪的消融,通过对细微生命迹象和季节转换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机的观察。
“数宗船载足,商妇两眉丛。” 这两句则转向人事,描绘了一群群满载而归的船只以及忙碌中的商妇。这里通过对人物活动和表情的刻画,传递出一种生活气息和社会生动感。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江景的细腻描写,以及自然与人事的交织,展示了一种生机勃发、充满希望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何处生春早,春生野墅中。
病翁闲向日,征妇懒成风。
斫筤天虽暖,穿区冻未融。
鞭牛县门外,争土盖蚕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冰岸中。
尚怜扶腊雪,渐觉受东风。
织女云桥断,波神玉貌融。
便成呜咽去,流恨与莲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芽新才绽日,茸短未含风。
绿误眉心重,黄惊蜡泪融。
碧条殊未合,愁绪已先丛。
何处生春早,春生梅援中。
蕊排难犯雪,香乞拟来风。
陇迥羌声怨,江遥客思融。
年年最相恼,缘未有诸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