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九疑(其四)

人与韶音渺莫闻,山如羽卫自森森。

不封不树知何处,漫说零陵古到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大同的作品,名为《过九疑(其四)》。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寂寞幽深的意境。

"人与韶音渺莫闻"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古美好的音乐“韶”声已经听不到了,这里“渺莫闻”四个字传递了一种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失落。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山如羽卫自森森"则是通过山的比喻,形容其高大而密集,就像是古代军队中的羽毛装饰的护卫一般。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中对于安全和庇护的渴望。

"不封不树知何处,漫说零陵古到今"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探寻和思考。"不封不树"指的是没有明显的标志或记号,而"漫说零陵古到今"则是说人们对于过去零陵的故事和传说众说纷纭,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充满了神秘色彩。

整首诗通过山水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于时间流逝和文化消失的无奈和怀旧情绪。

收录诗词(8)

马大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九疑(其五)

二妃千古恨难刊,不谓南巡遂不还。

空使湘江江上竹,至今犹染泪痕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过九疑(其一)

平生梦想九疑高,原隰驱驰敢惮劳。

肃肃衣冠朝帝所,此行端不为游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过九疑

帝德于今祀万年,如何遗像托疏椽。

凭谁为假丹青手,付与梅仙十万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过九疑(其六)

何侯拔宅登仙去,虞帝因山作庙基。

人物由来相代谢,不知陵谷几迁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