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纷纷议论出多门,安得真儒号缙绅。

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

皇王帝霸时虽异,礼乐诗书道自新。

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众人纷纷发表意见,哪里能找到真正的儒家学者被称为士绅。
儒家伦理学说自有其主导,广大的中原地区难道没有人才吗?
尽管皇权更迭时代不同,但礼仪、音乐、诗歌和书籍的传统始终在创新发展中。
观察古人的事迹如今仍可借鉴,但究竟什么才算是治国方略呢?

注释

纷纷:众多、杂乱。
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
缙绅:古代士大夫的代称。
名教:儒家伦理道德。
有主:主导、主宰。
岂:难道。
皇王帝霸:指帝王统治时期。
礼乐诗书:指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纶:治理国家的策略或才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邵雍所作的《偶书》,诗人通过对纷繁世事的观察,表达了对儒家名教和传统文化价值的坚守。首句"纷纷议论出多门"描绘了社会上各种观点的多样与复杂,而"安得真儒号缙绅"则表达了对真正儒家知识分子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在喧嚣中保持独立的道德操守。

接下来的两句"名教一宗长有主,中原万里岂无人"强调了儒家伦理在历史长河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尽管时代变迁,仍有人才辈出,守护着礼乐诗书的传统。"皇王帝霸时虽异,礼乐诗书道自新"进一步指出,尽管政权更迭,但治国之道的核心——以礼乐诗书为根基,其精神是永恒且不断更新的。

最后,诗人以"观古事多今可见,不知何者谓经纶"收束,意在说明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当下仍有启示作用,但真正的治国方略(经纶)需要深思熟虑,而非单纯模仿古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邵雍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具有鲜明的历史人文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商山道中作

十舍到商颜,虽遥不甚艰。

东西溯洛水,表里看秦山。

身在烟霞外,心存人子间。

庭闱况非远,自可指期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宿寿安西寺

好景信移情,直连毛骨清。

为怜多胜槩,尤喜近都城。

竹色交山色,松声乱水声。

岂辞终日爱,解榻傍虚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寄和长安张强二机宜

二公诗美过连城,欲报才非祢正平。

本谓柏舟终不遇,却惊华衮重为荣。

岷峨雨后方知峭,风月霜馀始见清。

前有古人称寡和,阳春白雪岂虚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崇德阁下答诸公不语禅

浩浩长空走日轮,何烦苦苦辨根尘。

鹏程万里非由驾,鹤算三千别有春。

铅锡点金终属假,丹青画马妄求真。

请观风急天寒夜,谁是当门定脚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