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上四贤咏.崔录事

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

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

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这位先生真是贤明。
年轻时他曾任侠客,晚年却成为博学之士。
隐居在东山之下,家安在苍海的一角。
听说他能亲近飞鸟,我也想与他共乘木筏游历。

注释

解印:解除官职,指辞官。
归田里:回归田园,指退隐。
丈夫:这里指男子,有德行的人。
少年:青年时期。
曾任侠:曾经做过侠客,行侠仗义。
晚节:晚年的时候。
更为儒:更加成为学者,指学习和传播儒家思想。
遁迹:隐居,避开世俗。
东山下:指东山,古代文人常以此借指隐居之地。
因家:在此安家。
沧海隅:大海边的角落,形容偏远的地方。
狎鸟:与鸟亲近,形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乘桴:乘着木筏,常指隐居避世或远游的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解印归田里”开篇就描绘了一位将官印还给皇帝,回归乡村生活的情景,“贤哉此丈夫”则表明诗人对这位隐者的人格品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少年曾任侠,晚节更为儒”说明这个人在年轻时可能是一位侠客,但到了晚年却转变为一位崇尚儒家学说的士人。这种角色变化显示出他内心的成长和追求。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则是隐者选择了东山作为自己的退隐之地,并且因为这里有家的缘故而安顿下来。“已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隐者已经能够和自然界的动物如鸟儿亲近,而诗人则表示还想跟随隐者的脚步,一起在竹排编织的小船上泛舟,以此来逃避红尘,寻求心灵的宁静。

王维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那些能够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物的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体现出了唐代诗歌的高雅与内涵。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秋夜独坐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元中丞转运江淮

薄赋归天府,轻徭赖使臣。

欢沾赐帛老,恩及卷绡人。去问珠官俗,来经石?春。

东南御亭上,莫使有风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送友人南归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方城韦明府

遥思葭菼际,寥落楚人行。

高鸟长淮水,平芜故郢城。

使车听雉乳,县鼓应鸡鸣。

若见州从事,无嫌手板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