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的《秋怀(其七)》,以陵墓上的柏树和草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首句“阴阴陵上柏”和“离离陵上草”展现了陵墓周围环境的阴郁和荒凉,暗示了死亡和寂静的主题。接下来,诗人通过“樵儿与牧竖,踯躅陵上道”,描绘了乡村孩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徘徊,增添了孤独和哀伤的氛围。
“蜕骨出榛莽,后土不爱宝”暗指墓中人的骸骨暴露在外,即使贵如金银珠宝,在死后也无人珍视。接下来的“衰蝉吊寂寞,寒蟾照枯槁”借蝉鸣和寒月,进一步渲染了孤寂和死亡的气息。诗人感叹“白云散同漫,西风不敢扫”,表达时间无情流逝,一切都会被遗忘。
最后两句“盖棺千年后,既往不能保”直白地表达了对身后事的无常感慨,认为人死之后,无论生前如何辉煌,都无法保留。结尾处,“人生血肉躯,百年终丑老”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避免的老去,诗人以“安得紫微书,遗我一火枣”寄托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希望得到神秘力量的庇佑,哪怕是一颗象征永恒的火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陵墓为载体,寓言人生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时间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