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其四)

美疢漳滨卧,营魂东岱归。

故人空渍酒,侍史罢薰衣。

画像留家庙,铭旌出帝畿。

浮生除寿考,享福似君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身患重病在漳滨躺卧,灵魂却向往着东方的泰山归去。
老朋友只能用酒来寄托哀思,侍从不再为我熏香穿衣。
画像留在家族的祠堂中,灵柩离开京城前往墓地。
短暂人生除去长寿,能像你这样享受福分的人太少了。

注释

美疢:严重的疾病。
漳滨:古代指漳水边,常用来代指病榻。
营魂:想象中的灵魂。
岱:泰山,古代五岳之一,象征崇高。
空渍酒:徒然浸润着酒,表示哀思无处寄托。
侍史:侍奉者的官职,这里指仆人。
罢薰衣:停止熏香,暗示主人已逝。
画像:死者的画像。
家庙:家族供奉祖先的地方。
铭旌:写有死者名字的旗子,用于丧葬。
帝畿:京城地区。
寿考:长寿。
享福似君稀:享受福分的人很少,暗指去世者生前受人尊敬。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亿所作,名为《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 其四》。从诗的内容来看,杨亿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李郎中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美疢漳滨卧,营魂东岱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自然的境界。"美疢"指的是美好的居所,"漳滨"则是一种水边的地理环境,"营魂"意味着灵魂的栖息之地,而"东岱"通常指的是泰山,这里可能是比喻李郎中精神的归宿。

"故人空渍酒,侍史罢薰衣。" 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悲凉的情感。"故人"指已逝去的人,"空渍酒"可能是在表达对逝者的怀念,而无法共享酒宴的哀愁;"侍史"通常是指负责记录历史的官员,"罢薰衣"则象征着工作的结束和生活的停顿。

"画像留家庙,铭旌出帝畿。" 这两句表明了对逝者的一种纪念和尊崇。"画像留家庙"意味着将李郎中的形象保存在家庭祠堂中,以示永恒的怀念;"铭旌出帝畿"则可能是在强调李郎中的名声和功绩,就如同皇帝的诏书一样流传后世。

"浮生除寿考,享福似君稀。" 最后两句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逝者福泽的怀念。"浮生"形容人生的短暂和不确定性,"除寿考"可能是在说李郎中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寿命已经得到应有的纪念;"享福似君稀"则是在表达即使逝者曾经拥有的幸福,也如同帝王一样难以再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对逝者的怀念和尊崇,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切的哀思和对逝者高贵品格的赞扬。

收录诗词(507)

杨亿(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 字:大年
  •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 生卒年:974—1020

相关古诗词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其三)

雁序分台阁,春卿有职司。

云屏三殿宴,绵蕝一王仪。

风韵灵和柳,襟怀叔度陂。

善人无复见,执绋泪空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其二)

睦族衣无主,传家鼎有铭。

沙堤连里巷,玉树接阶庭。

北海樽常满,西山药不灵。

肯堂归棣萼,含笑入泉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故比部李郎中挽歌四首(其一)

陇右华宗贵,朝端懿范存。

哀乌光列宿,驷马庆高门。

谒帝承明署,娱宾金谷园。

人生忽至此,天道亦难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故枢密宋给事挽歌三首(其三)

永辞温室地,长别谏书帷。

玉恨埋黄壤,星愁析紫微。

薤歌偏怨咽,衮敛更光辉。

可惜岑文本,辽阳不共归。

形式: 古风